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驚心南韓水患,做好防災應變

◎ 張炎銘

南韓暴雨已造成至少三十三人死亡,尤其是忠清北道五松邑地下隧道遭洪水灌入,最讓人怵目驚心。回想近日美國東北部地區,也遭遇「千年一遇」的豪大雨侵襲,今年一月,紐西蘭最大城奧克蘭也淹大水,還有各地的乾旱,氣候變遷的效應正席捲全球。

氣候變遷造成旱澇更極端。但都市防洪因寸土寸金,排水斷面很難大幅擴充改善而不容易解決。更因都市發展,地下道、捷運、地下室等低漥處更是洪水侵襲弱點。二○○○年十一月,象神颱風豪雨灌入基隆地下室,二十九人溺斃;二○○一年納莉颱風水淹台北捷運,此外每年各地水淹地下道造成汽機車拋錨的事例更屢見不鮮。

目前都市防洪主要方向是「海綿城市」推廣。在建物上利用雨水貯留收集雨水,在公園、綠地等區域增加透水鋪面,廣設滯洪池等,這些措施是可以減少逕流、降低洪峰。但海綿有吸水極限,前年中國典範海綿城市鄭州也不免水淹成災。

除了推廣海綿思維外,水利機關也可搭配水情監測系統、抽水機布建等方式來減輕淹水之害。另外推廣利用物聯網、感測設備及技術作智慧防災。利用感測設備偵測達到警戒雨量或水位,讓民眾獲得水情資訊以便提早撤離及應變。只是警戒值的訂定是兩難,太寬鬆可能常有「狼來了」誤報;太嚴苛,則應變時間可能不足。而民眾對這方面資訊似乎也還不夠重視,誤以為「不淹水」是理所當然,積水到腳踝就是水災,就要被批評「治水不力」。

豪大雨時地下道等低窪地區是淹水弱點,交管單位除了注意交通流量外,要更能掌握水情,及時管控。有些地下道出入口已有柵欄管制,積水致車輛有拋錨之虞時就禁止通行,而民眾在通過擁擠、長距離地下道時也該有所警覺。

又到七、八月颱風最活躍月份了。台灣的防洪在全球是名列前茅,但民眾千萬不要以為有了各種防洪設施或作為就能高枕無憂,政府與民眾應有「任何防洪工程與措施皆有其極限」的思維,豪大雨時要掌握、關注水情,做好應變。

(作者為退休人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