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造浪的造浪者

◎ 張約翰

繼三月底上線的《模仿犯》之後,由公視出品、Netflix獨播的原創政治職人劇《人選之人–造浪者》,四月廿八日上線,兩天內就擠下韓劇《造后者》站上台灣收視榜首,並且一如《模仿犯》,在社群平台掀起一陣熱議。

《造浪者》與《模仿犯》不同之處,除了是原創劇情,還有許多細節,比方由於題材與劇情所需,前者必須比由日本小說改編的後者更加貼近台灣的現實,因此地名、地標、政府機構與職務名稱都真實呈現,也因此更在地化。

兩者相同之處,則是以類型劇攻佔目光。類型劇有較為固定的愛好群體,也讓觀眾在平台上滿滿片單中有挑選的依據,可以說是串流時代的有效策略。而相較於走獵奇暗黑的推理劇《模仿犯》,《造浪者》導演延續前作《我們與惡的距離》的職人劇,把職場由新聞媒體搬到政黨運作,並採取較為輕鬆的基調,讓勞動節連假想放鬆心情的觀眾能輕易消化。

然而兩劇還有一個相同之處,就是對職人的描寫是否具有足夠的說服力,即便《模仿犯》已經從道具到表演都盡可能還原九○年代的新聞台運作,但筆者仍可以輕易看出不對勁之處,這是由於筆者過往所學與職場經歷所致,一般觀眾不易察覺。而《造浪者》描繪的政治工作者,尤其是擁有高度理想性格的年輕世代,他們的職場實況、人際壓力、理念衝突,是否得到充分的描寫,筆者因過去工作之故只有間接觀察,無法斷言,基於全劇的調性,這當中的沉重看來也不得不輕輕放下。

不過,作為一部描寫政治工作的職人劇,觀眾仍然可以從中得到一些職場知識,這也是職人劇這一類型的特色。由於本劇主要角色是在政黨文宣部門,如何帶風向、模糊焦點、轉移話題、核心價值的順序排列、處理與側翼團體的關係,雖然不見得完全如實,但也能看點大概。

距離總統大選不到一年,到底由哪些人對戰即將明朗,《造浪者》此時上架,正好成為開啟選戰話題的材料,也像是為觀眾先打個預防針,對即將來臨的政治議題操作手法有初步的認識,免得理智被年底的熱戰浪潮淹沒。

(作者是世新大學傳播博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