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媽媽打疫苗前後

子女提早做準備較好

◎ 張月環

高齡者打完AZ疫苗後返家猝死事件,是最近一直被討論的話題。網路上說高齡長者感染新冠病毒之後的致死率高達二十%以上,而沒打疫苗所面對的感染新冠病毒因而死亡的整體死亡風險大約是○.○一七二%。同樣都是面對死亡的風險,要不要讓高齡者打疫苗,只能自己決定。

如果決定要承擔這風險,就必須事先做好準備。當初筆者母親不想打AZ疫苗,因我們子女已告知她會有腫脹、發燒、肌肉痠疼等不舒服的現象,讓她自己評估要不要打疫苗。她已九十二歲,不良於行,所以極少外出,雖說無致命的慢性病,但是天天吃祛痰藥、防肺纖維化等藥。她自己覺得心臟不好,走幾步路就喘個不停;要不要打疫苗,對她及對子女來說,都是一個風險。我們不強迫,但是都知道遲早必須面對死亡的威脅。

直到母親決定打疫苗時,我們為防止意外發生,施打疫苗當日就讓她喝熱開水,促進新陳代謝。擔心她頻尿不方便,早上喝,中午過後,就不喝。下午兩點開始施打,又讓她喝了些。施打完後返家,晚上她發高燒,弟便買普拿疼退燒藥讓她吞,全家戒備。

第二天是身體最不舒服的時刻,發燒、全身乏力、腫痛、想嘔吐,再吞一顆普拿疼(其實不見得是要普拿疼,日本友人說,只要含有退燒藥APAP成分就可,如發燒二天以上,建議去醫院或診所。他們有打過疫苗的經驗,知道病徵,一聽母親要施打,就不停地以LINE傳資訊,幫母親加油),我們子女在旁,幫媽媽打氣,讓她知道我們都挺她。

第三天,母親好多了,彷彿昨日的疼痛、發燒(前後只吃了兩顆藥)如夢般消失,我們打了一場勝仗,感覺痛快無比。

高齡者打不打疫苗,子女都要做準備。疫苗不過是讓我們面對死亡的課題,更加戒備、謹慎。

(作者為屏東大學兼任教師)

指揮中心應速解疑慮

◎ 蔡田

日前,鄉下高齡九旬的老母親排到施打疫苗的機會,儘管事前家人在「打與不打」之間猶豫不決,經再三討論,最後還是基於理性的判斷下,毅然決然接受注射。但想不到的是,母親施打疫苗後,每天新聞都傳出不少施打疫苗後往生的案例,害得我心裡七上八下、緊張兮兮的,每天總迫不及待的要打電話問:身體是否有出現不舒服的情況?幸好「天公疼好人」,母親施打後當晚,稍有發燒現象,但不嚴重,隔天出現頭痛的狀況,經過吃藥後也很快就復原。我故意俏皮地問她:「如果需要打第二針,還會想打嗎?」媽咪回我說:「你們怎麼安排,我就怎麼配合!」

老實說,當下的我,原本就決定要完成二次注射,但是最近的發展情況,卻讓我再度陷入天人交戰。「排到了,要不要打?」成了許多為人子女內心十分糾結的痛。面對民眾的遲疑,指揮中心的回應始終是:「利大於弊」、「排到了,就打」,昨天陳時中部長還公開宣稱「猝死者,全部都跟疫苗無關」,筆者以親身的經驗來看,這樣公式化的發言,既無法安撫民眾焦慮的心情,對於解決目前出現的「緩打潮」,也不會有太大的幫助。

統計數字是冷冰冰的,但對於失去親人的民眾來說,那可是不可承受的重中之重,特別是有些長者一向健康良好,但隔天人就走了,這是何等的震撼與悲愴。到底問題出在哪裡?指揮中心應該儘速向國人說明清楚,才是解除民眾疑慮的上上之策。

(作者為退休教職人員,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