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雲彰不能抽地下水

「磁環分層式地層下陷監測井」已有明證

◎ 張炎銘

昨天讀者投書有兩篇提到地下水,個人參與台灣地下水觀測網建立及地下水、地層下陷工作十數年,不敢說真懂地下水,但也說說看法。

自由含水層與受壓含水層確實不同,但除抽水行為外,區位與地質不同,才是決定是否地層下陷的關鍵。例如濁水溪沖積扇與台中盆地,同樣是自由含水層,台中是礫石層,濁水溪沖積扇則比台中盆地土壤顆粒細,下陷就嚴重許多,甚至因可能影響高鐵行車安全而飽受關注。

地層下陷檢測除水準檢測外,還有GPS固定站、深層水準樁、InSAR雷達干涉技術,多種方法來驗證,但那是總和沉陷量。水利署在全台還有超過五十口「磁環分層式地層下陷監測井」,大部分建置在彰雲地區,這些井在地層不同深度下的土層分界位置設置有磁環(每口井設置約二十至二十六個磁環),透過量測磁環位置的變化,可獲得不同深度的土層壓縮變化量,由其成果顯示,彰雲地區縱然主要是深層壓縮,但淺層自由含水層也有壓縮量,故不能開放自由含水層抽用。且政府從二○一一年執行「雲彰地區地層下陷具體解決方案暨行動計畫」,透過各種努力,包括旱作獎勵、台七十八線快速道路與高鐵交會處減重、高耗水量水井控管、湖山水庫供水、廣建滯洪池、加強地下水補注等,甚至處置公有合法水井超過一千口、封填非法水井近三千口,才將彰化地區顯著下陷面積從約五十一平方公里下減至約一平方公里,年最大下陷速率從每年五、六公分減至約三公分;而雲林地區下陷面積也從約四百平方公里減至約一百平方公里。這些成果不能因開放抽取自由含水層而付諸東流。台中地區因沒有地層下陷問題,也未設置分層地陷監測井,可稍樂觀,開鑿救旱井取水是正確的選擇。

烏腳病案例發生在嘉南地區,有其天然地質因素,水利署每口觀測井都有水質檢測(宜蘭部分井有發現砷),救旱井的開鑿當然應考慮其水質,而這些救命水既然納入供水系統,自來水公司也必須對其水質負完全責任。

至於台中鑿井取水抗旱,個人認為主要缺點是地點分散、營管麻煩,且管線取水會影響交通,若爾後做為正式救旱井,必須再挖路埋管,而若水井長期不用(備援與常態取水不同),其維護及水質安全也值得關注。

(作者曾任水利署組長,著有《閱讀水庫行腳臺灣》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