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防疫與經濟

◎ 張志欽、劉明毅

新冠病毒疫情還在全球肆虐的當下,台灣是要持續目前的防疫封鎖隔離措施,避免病毒入侵?或是顧及經濟發展,逐步解除封鎖、避免失業人口增加、消除經濟不振的危機?這兩種價值的衝突,是世界各國都會面臨的難題,台灣又該如何思考我們的未來呢?

英國首相強森在新冠疫情開始之初,告訴其人民:「準備失去您的摯愛及朋友」,這是群體免疫戰略指導。牛津大學流行病學教授陳錚鳴接受BBC專訪時表示:「疫情發生後不可能常態生活,大家都會採取防護措施。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人群的免疫或者感染率可能達到二十%,再加上一些社交距離等措施,新冠病毒就得到一個很好的群體免疫。」

不可諱言,英國目前的死亡人數已經超越義大利,認為政府延誤防疫的聲音一直存在。但各國在疫情稍退、且預期新冠病毒會持續週期性流行之際,就積極討論如何解封以振興經濟,避免經濟復甦太慢,被別的國家超前部署佔有市場,這意味著這些國家將繼續承受及對抗新病例的發生,同時不忘發展經濟解救民生。

筆者日前「抗疫之勝戰、敗戰處理」一文,反映台灣在構築馬其諾防線抗疫戰略指導下的作為。防衛固守病毒侵入深入台灣民心,表現在敦睦艦隊事件之初,社會焦慮新病例移入,對敦睦艦隊官兵極其苛求,甚至無法信任在外執行任務的指揮官及醫官,雖然防疫指揮中心最後表示敦睦艦隊做對了「發燒隔離」及「戴口罩」兩件事,使艦隊的新冠感染率全世界最低,算是給予艦隊官兵肯定!

面對疫情的挑戰,大家談論超前準備防疫持久作戰如:備便防疫物資、維持社交疏遠、遠距辦公、遠距教學、分時上班等。但我們是不是更該問:我們還要以「加零吃西瓜」作為防疫指揮中心任務成功的終極指標嗎?面對逐步開放解封但疫情仍然悶燒的世界,我們的學子、專業及商務人士要出國征戰世界,國內是不是先要有接受新增病例的持續抗疫心理素質?若我們仍然有著堅信「病毒不來才算安全」的國民心理及防疫措施,恐怕世界不等我們,我們會面臨失去市場及經濟發展,也失去防疫作戰的戰場,因為經濟不振及貧窮是病毒的最愛。

人類對抗大流行病毒總是敗多勝少。現今台灣公共衛生及醫療進步,不會有過去造成千萬人死亡的大瘟疫發生,但是,忘記「加零」,迎接「加一」、「加三」,適時準備好常態性地與大流行病毒共舞,才能創造經濟與防疫雙贏的局面。

(作者分別為成功大學醫學院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特聘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