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斷點、連結與美國

◎ 歐瑋群

〈中華民國的斷點:1949.11.20〉一文,從歷史角度點出了中華民國在台灣新生的過程,用斷點的方式區別了四九年後兩個中華民國,但似乎較偏重在內國政權興亡的角度。不過蔣介石如何以一介平民在台灣復行視事?應該不是過去王朝建立,新皇登基模式可以套用。新的中華民國得以再生,主要還是國府軍這支武裝部隊的另類身分。

一九四四年「同盟國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成立,總部設於雲南昆明,負責西南戰區陸軍部隊之指揮及整訓責任。一九四六年軍事委員會改組編成國防部,同時將「同盟國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於南京改編為「陸軍總司令部」。一九五○年四月十六日「陸軍總司令部」奉命恢復,於高雄鳳山(現陸軍官校位置)以「臺灣防衛司令部」改組編成。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三日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第六條、第二條及第五條所規定的適用上,所謂「領土」及「領域」,中華民國是指臺灣及澎湖諸島)簽署。

很顯然地,蔣政權得以存在、甚至造就前後兩個不同的中華民國,主要是國際因素的介入,台灣與中華民國有所連結也是如此,而這背後最大的力量就是美國。換言之,若沒美國的運作與扶持,中華民國也不需斷點,早就終結在一九四九的十月一日。

斷點的用意就在於確認過去七十年的歷史現實─中華民國不是大陸上的中華民國,而是島嶼上的中華民國。而更深的意義是台灣必定順著美國主軸的方向走,中華民國的存在也只能圍著這個圓心繞。

今日台灣人對於中華民國台灣這個名稱或許意見分歧,但自許為一個國家應該是無疑問的共識。重點是我們是否有能力脫離美國設定的框架?

過去追求民主的時代,中華民國與台灣站在對立面。中華民國追求的是反攻大陸的法統並進而做為壓制民主的理由,因此追求民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打破那個藉口。現在中華民國政府具有台灣民選正當性,從另個角度來看,中華民國與台灣已經互為表裡,不是絕對的對立。政治現實上,中華民國與台灣如何清楚劃分?關鍵可能還是在於美國的態度。

(作者為民間企業法務專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