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令人驚艷的故宮南院

◎ 陳瑞麟

日前筆者利用暑假前往故宮南院參觀,雖然從開館以來已往訪數次,但過去對台北故宮文物移展南院頗有疑慮的聲音,這點涉及專業暫且不論,筆者以一個南下參觀的遊客角度,分享個人感受。

文物展覽並非只是文物本身,而是包含文物展示所呈現營造的「空間氛圍」,不同的展示空間,往往帶給觀者截然不同感受。相較於台北故宮,南院最大特色在展覽空間開闊、布展方式更為現代化。外雙溪正館雖屢經擴建,但建築主體畢竟已歷經半世紀,空間顯得低矮擁擠,尤其欣賞巨幅繪畫掛軸更能感受樓層空間的迫促,人多嘈雜時不免有逛菜市場之譏。而南院挑高的展廳,襯托展品顯得更加宏闊,觀展更不會有壓力,比如龍藏經也曾在台北正館展出,但在南院更能讓觀者想像盛清皇家氣象。這種崇高感在織品展廳同樣能體會,高度達七.二米(約近三層樓)的展櫃,是故宮展示空間的新紀錄,陶瓷展廳也興建長達二十米展櫃,為全院之最。

另外,台北本館器物展示受限於建築格局,展品多半一側緊貼牆面,造成欣賞及光線的限制,但在南院很少發生遊客擠在展櫃前的畫面,四面均有可欣賞的獨立展間、不同角度的打光,能從不同角度欣賞器物之美,這些原本放在台北的器物,在南院變得更令人驚艷了。

筆者在現場觀察,南院除了假日上午人潮尚未湧現,可以從容欣賞每件展品外,中午過後其實不像有人批評是蚊子館這麼不堪,甚至也有外國遊客結伴前來看展。蚊子到哪裡還是蚊子,但國寶就是國寶,不會「橘逾淮而為枳」,新購藏的文物也不會因為人們不熟悉,而減損其價值,何況若干新購藏亞洲文物早已公認是世界級的人類遺產。一個真正喜好文化藝術的人,不會因為路遠費時而裹足,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相信假以時日,嘉義南院也會和在荒漠土石下興建的外雙溪本館一樣,走出草創的艱辛,將來成為國人共享的審美記憶。

(作者為高中國文教師,桃園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