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國家利益永遠是在商業利益之上

史提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屢次提出警訊認為自由貿易協議應符合透明、對等、國家利益在商業利益之上三大基本原則。其實他的主張並沒有什麼特殊,三大基本原則,尤其「國家利益應在商業利益之上」,根本就是常識,歷史上亦屢屢證明其重要性。如善於經商的迦太基(Carthage)國富萬貫但仍被強兵的羅馬所滅。

美國總統川普大喊「美國優先」,是因看到專制國家資本導向的中國,威脅到美國利益與安全,川普要求企業回美,對中採取貿易制裁,無非也是將國家利益放在商業利益之上的政策考量。

不幸的是,這一古今中外均視為常理的治國經建理念,在台灣被扭曲了二十多年,且越演越烈,最近還出現「政治零分、經濟百分」的歪論。可悲的是,這個把商業利益捧到至上,國家利益棄如敝屣的謬論。我們的政府官員、學者、企業不但未加嚴厲撻伐,還有人加以認同,使其成為洪流。

蔣經國的「三不政策」及李登輝的「戒急用忍」,都屬於將國家利益置於商業利益之上的政策決定,此政策之導引下創造了「台灣奇蹟」。李登輝政府時代因有「戒急用忍」之號召,企業西進在社會氛圍上被視為「不愛國」,西進的企業也不敢囂張,還具一些罪惡感,可惜這一正常的社會認知卻因後來的民粹及政客之縱容而豬羊變色。

二○○○年民進黨在企業大咖之加持下,取得了政權,次年,召開「經濟發展會議」,名是經濟發展,目的是應企業之要求,開啟產業西進中國之大門。會後開放七○七八項工業產品登陸,掀起人類史上罕見的企業大遷移。

「與其綁死企業在台灣,不如讓其西進」、「西進可整合資源」、「三角貿易是台灣將來必走之路」等服務產業西進之論述紛紛出籠,成為學、經、政界經建思維之主流。「台商是我國經濟之尖兵」等論述,也出之於扁政府高官之口。年年舉辦的大陸台商春節聯誼活動,年盛一年,由總統對台商之貢獻讚美一番。所謂時移勢易,台商已不是「不愛國」的表徵,而是天之驕子;台商之聲量逐步凌駕根留台灣的中小企業。「商業利益」所謂「商機」在民間的意識形態上,等同於國家利益,國家意識隨之被視為落後的意識形態。從此國內投資大減,經濟奇蹟成為過往雲煙,經濟成長率在二○○○年至二○○七年遽降至四.八六%。

商機至上的國民認知下,二○○八年選民把馬英九捧上總統,不顧國家主權承認九二共識。主張全面開放、全面三通的馬政府,二○一○年六月二十九日在重慶簽署了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簽署後宣稱台灣經濟將展開黃金十年,宣揚「搞好兩岸關係,台灣經濟就會好」的「錯誤」認知。結果,六三三的競選承諾嚴重跳票,馬任內國內平均成長率只達二.八%。

馬英九執政最大的盲點,在他不了解大經濟體會磁吸小經濟體的市場原理。人口只有二千三百萬的台灣,若與十四億人口的中國結合,台灣的資金、人才會全被中國吸納的殘酷事實。二○一五年的海外生產比率達五十五.一%高峰,表示企業的生產一半已是在中國。這就是「吸納」的成果。導致馬政府執政最後一季的經濟成長率是負的○.三%。

二○一六年馬政府下台,民進黨的蔡政府上任,蔡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進入冷合狀態,但兩岸之冷合並未阻擋台灣經濟「休養生息」之復甦。惜因蔡政府並未積極糾正過去馬政府「將商業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的錯誤經濟思維,維持馬政府的ECFA及融中政策,兩年下來中共的「三中一青」、「一中一線」、三十一條「惠台」措施等的滲透下,造成基層經濟持續匱乏,終至讓「政治零分、經濟百分」騙術打垮了民進黨的基本盤。

二○二○年大選,民進黨勝選的關鍵在於如何讓國人認清「政治零分、經濟百分」、「承認九二共識拚經濟」的謬論,了解國家利益應置於商業利益之上的正確理念;不然,選戰必敗,國家必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