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在商言商 論台灣選邊站

◎ 林修正

美中兩國的經濟戰愈演愈烈。先前互課關稅僅是前哨戰而已,現在又擴大到美國的國際管制品輸出如封殺中興電訊︱「美封殺陸5G!七年禁售令! 不准美企賣零組件和技術給中興通訊」,週五又發佈:「美國又出招!擬引緊急權力法限制中國投資」。川普政府對中國經濟的施壓力道有增強趨勢。在此之際,台灣可能要明確表態,靠向美國而非中國。

從貿易理論中的產品循環理論,全世界的產業技術多源自美國,而產業發展也由美國開始,然後往其他先進國家、亞洲四小龍等後進國家、更後進國家拓展。汽車、電視、高科技等等都是。中國雖是台灣重要的供應鏈與市場,但在這個排列中,卻在台灣之後。是技術、產業的接受者,不是發動者。台灣得罪中國,供應鏈與市場會受影響,但只要有美日歐的新技術傳入,產業依舊能升級、生產,有美日及其他國家的市場好行銷。在國際產業排列,相對中國依舊是先進經濟。然若得罪美國,得不到技術,就只能和中國拚低價市場而被淘汰。

更且,若惹怒美國,如美國修理中興電訊這樣,不將高科技機器、關鍵零組件賣給台灣,甚至禁止技術輸往台灣,我們連中國市場都會喪失,更不用說經濟發展了。

台灣現在以高科技產品為輸出大宗,且比重日益提高。產業仰賴美國的技術、機器更勝以往。在此衝突之際,我們應該有明智且果斷的選擇。減少中國投資、調整供應鏈,及早未雨綢繆。

(作者為中州科大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