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雀
承襲自西班牙,有些拉丁美洲國家至今仍有鬥牛活動,甚至在祕魯還發展出鬥牛與神鷹對決的傳統。此外,在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區尚存令人情緒激昂血脈賁張的鬥雞,連墨西哥毒梟「緬丘」(El Mencho)也因熱愛鬥雞,而另又有綽號「鬥雞之王」(Señor de los Gallos)。
鬥雞既是指品種勇猛的公雞,也是指兩隻公雞相鬥。鬥雞係一項歷史十分悠久的娛樂,有兩千多年之久,從中國古籍《左傳》、《莊子》、《列子》、《淮南子》等可探知鬥雞盛行於中國古代。此外,東南亞各地亦同樣盛行這項娛樂,例如菲律賓甚至視鬥雞為國民運動。鬥雞傳到英、法、西等歐洲國家後,再隨著拓殖者橫渡大西洋,進入加勒比海地區與北美洲,並擴及南美洲,成為傳統活動。
在比賽時,鬥雞腳距上綁著彎月般的利刀,彼此以喙啄、距踢、翅打,場面十分慘烈,直到其中一隻敗陣下來,甚至死亡。比賽結束後,即便勝利一方亦難免雞冠流血,啼叫無力,即韓愈詩中的「裂血失鳴聲」。由於鬥雞涉及賭博、暴力與虐待動動,漸漸地受到部分人士的抵制。在拉丁美洲,目前有哥斯大黎加、阿根廷、烏拉圭、巴西等國禁止鬥雞,仍有古巴、多明尼加、墨西哥、宏都拉斯、巴拿馬、哥倫比亞、祕魯、智利等允許這項活動。
鬥雞傳到英、法、西等歐洲國家後,再隨著拓殖者橫渡大西洋,進入加勒比海地區與北美洲,並擴及南美洲,成為傳統活動。圖為Emile Claus的畫作《鬥雞》。(維基共享)
然而,鬥雞場面令人沸騰,激起人性的好鬥與好賭,即便政府明文禁止,亦有些地方無視法令而偷偷進行。
海明威熱愛狩獵、鬥牛與海釣,充滿狂野與冒險精神的人生體驗一一出現在《非洲的青山》(Green Hills of Africa)、《旭日東昇》(The Sun Also Rise)、《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Sea)。崇尚英雄主義的海明威當然也熱中鬥雞,他位在哈瓦那近郊的維吉亞農莊園(Finca Vigía)裡,除了擺滿從非洲獵得的動物標本外,還有一個鬥雞場。對於鬥雞,海明威表示:「在激烈的鬥雞場裡,鋼距殘酷亂舞,羽翼無情拍打,夾雜著啼叫與鮮血。」
在哥倫比亞作家賈西亞.馬奎斯的小說作品裡,不乏鬥雞場面,例如,在《沒有人寫信給上校》(El coronel no tiene quien le escriba)裡,主人翁上校以無比的信念,相信政府的撫卹金承諾,但是十五年過去了,他並沒有等到撫卹金,伴隨他的,只有飢餓,還有受哮喘病折磨的妻子,以及死去兒子所留下的鬥雞;最後,他把希望寄託在鬥雞上,既然等了十五年的撫卹金,何不再等個四十四天,來證明那是一隻不會輸的公雞。鬥雞儼然小說中的要角,與上校互動,上校的堅韌個性與鬥雞的戰鬥天性相互輝映。對上校而言,鬥雞是希望,也是「聖禽」,上校寧願挨餓,也要讓這隻鬥雞吃得好,補充必需營養品。更為甚者,這隻鬥雞代表上校的記憶,引領讀者探究故事中的故事。
在拉丁美洲仍有古巴、多明尼加、墨西哥、宏都拉斯、巴拿馬、哥倫比亞、祕魯、智利等允許鬥雞活動。圖為古巴的鬥雞比賽。(REUTERS)
在賈西亞.馬奎斯的《百年孤寂》(Cien años de soledad)裡,第一代主人翁荷西.阿卡迪歐.布恩迪亞(José Arcadio Buendía)在一次的鬥雞比賽,贏了好友布魯田西歐.亞奇拉(Prudencio Aguilar)的鬥雞,布魯田西歐.亞奇拉不甘淪為輸家,於是羞辱荷西.阿卡迪歐.布恩迪亞性無能,讓妻子烏蘇拉(Úrsula)獨守空閨,在榮譽與男子氣概的作用下,荷西.阿卡迪歐.布恩迪亞憤而以長矛刺向布魯田西歐.亞奇拉的喉嚨,布魯田西歐.亞奇拉因此喪命。為此,荷西.阿卡迪歐.布恩迪亞與妻子離開家鄉,重新開始人生,同時也拉開小鎮「馬康多」(Macondo)序幕。離鄉之前,荷西.阿卡迪歐.布恩迪亞割斷一隻隻所飼養鬥雞的脖子,象徵告慰布魯田西歐.亞奇拉的亡魂。
鬥雞在《沒有人寫信給上校》裡象徵希望、夢想與幻影。在《百年孤寂》裡則代表死亡、懲罰與悔恨,烏蘇拉於是禁止子孫鬥雞,怎知第四代的曾孫竟然沉迷於鬥雞,直到美國聯合水果的進駐,才因香蕉熱而放棄鬥雞,即便如此,鬥雞儼然詛咒,伴隨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
墨西哥作家魯佛(Juan Rulfo,1917-1986)的《金牌鬥雞》(Gallo de oro)以墨西哥鄉村風光為背景,描寫一個窮苦潦倒的公告傳報員,獲贈一隻遍體鱗傷的鬥雞,在他的細心照料下,鬥雞不僅康復,還在一次次的比賽中獲勝,公告傳報員藉此翻身致富,並與在市集走唱的歌手結婚,兩人生下一女。然而,金牌鬥雞在一次比賽中不幸喪生,同時預告公告傳報員的好運即將結束。
無論文人雅士、抑或村野匹夫,各種不同社會階層聚集在鬥雞場,為一場絢麗的死亡遊戲吶喊。以此為題材,拉美小說家勾勒出鬥雞光榮與悲慘的命運:鬥雞在籠子裡苟安,在鬥雞場上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