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深思熟綠》幼有所養,教有所衷

葉一墨/綠黨政策小組研究員

陳衍達/綠黨政策小組召集人

張竹芩/綠黨副秘書長、德州大學傳播博士

台灣的幼兒出生人數,從2015年的21萬3598個新生兒,逐年下降,到2018年只有18萬1601個,而截至2019年10月底,也只有14萬6164個,想來今年應該很難突破18萬。但是就算新生兒數目逐年下降,為什麼還是有許多家長,找不到可以負擔得起,也抽不到嚮往的公立幼兒園呢?

這要從台灣的公私幼兒園的比例說起,以今年(2019年)來說,全台幼兒園有6727間,公立有2444間,私立有4283間,公私立比為36%:64%;而其中私立的部分,有1052間幼兒園加入準公共化的行列,還有181間是非營利幼兒園,即使如此,也還是沒有改變公立與私立比例的差距。現在的私立幼兒園,就算納入準公共化的規範,還是會有許多的名目可以向家長索費,政府降低家長經濟負擔的美意,也在此打折。

公立、私立與準公共化幼兒園

再來談談幼兒園的分類,無論是公立幼兒園與非營利幼兒園,都是由政府無償(或低價)提供土地、建物及設施設備,差別僅在經營管理者的不同,因此這兩種幼兒園都沒有營利的需求;但是私立幼兒園就不同了,畢竟不是慈善機構,當然需要營利,因為無論是軟體、硬體或師資,無一不是經營方負擔,萬一在壓力下加入準公共化幼兒園,政府還限制了學費的上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另立名目收費或壓低教師薪資,來平衡開銷或獲取利潤等爭議時有所聞。

就算新生兒數目逐年下降,還是有許多家長找不到可以負擔得起,也抽不到嚮往的公立幼兒園。(本報資料照)

只要不是公立幼兒園,在自負盈虧的壓力下,很難在既要提高品質,又要維持薪資的條件下取得平衡。在收費低廉、又需要大量補助維持營運的狀況下,不難理解政府為什麼不廣設公立幼兒園,而鼓勵私立幼兒園加入準公共化計畫。硬體的建置無法一蹴可幾,有現成的園區和師資,可以直接上線,是做為過渡時期不得已而為之的方式,何樂不為。但這並非解決問題的良方,畢竟,準公共化幼兒園的設立,民眾還未得其利,教保員已先受其害。

教育事業不是商品,勿以營利主導幼兒托育

教育不是商品,不應以營利面向來主導幼兒托育服務,尤其是教保員的薪資,更應該得到保障。筆者建議政府逐年增設公立或非營利幼兒園,讓公私立比接近。專業師資部分,有穩定的工作環境,就會有教育人才願意投入,台灣目前有幼保和幼教系,人才不虞匱乏,空間則可優先考慮各地區小學閒置空間的活化,離家也近,廣設不是問題;以此策略做出市場區隔,淘汰品質不佳的私幼,這樣的政策,才是創造家長、幼兒與教保員三贏的局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