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農業二三事》談生鮮農產品市場出口風險分散:九二共識與農產品出口中國

與其放大解讀九二共識與水果賣到中國的關係,不如認真檢討這二年下來,為何市場風險分散的工作,仍然沒有具體成效?

焦鈞

最近農產品出口中國市場數字成為新聞熱門話題(沒九二共識 照樣貨出去 去年農產外銷54億美元 創20年新高),小英總統、行政院長與農委會紛紛出面報佳音;不料,卻有人大潑冷水,再次演變為噴口水戰。到底,農產品盛產與外銷出口成長的是甚麼關係?中國市場對台灣農產品外銷的風險在哪裡?農產品出口有沒有中間剝削?出口成長一定表示農民收益增加?

我們先從大家關心的問題談起:農民收益從何而來

既然媒體焦點放在出口中國農產品與九二共識的關係做文章上,我們首先就來看主要生鮮農產品出口中國數字【詳見下表】; 就以種植果樹的農民為例,如果說出口數字亮眼,但仍有政治人物,例如向是高雄市長韓國瑜一定要酸言說:如果數字這麼好看,為何去年民進黨會在農業縣大敗?又說農民苦哈哈賺不到錢,是不是有中間剝削?說這樣的話,是不了解農產品貿易流程的外行話,也曲解了農民收益的真正意義!

生鮮農產品出口中國數字。(作者提供)

從數字上看,出口中國的生鮮水果,確實呈現一個正成長的趨勢,表示「有能力將水果賣到中國市場的農民與貿易商」,在這個買賣過程中的會比其他農民「多一些收入」,但未必表示「收益一定跟著水漲船高」;理由很簡單,貿易商透過中間人(包括農會、產銷合作社,或是大型合作農場)與農民交涉,農產品量少價揚的時候,農民絕對把售價抬高,不願意低價出售(或者說,不願意按照先前的約定價格出貨);反之,農產品過產滯銷,貿易商以逸待勞,等著農民自動上門降價求售(這時候貿易商價差變大,不見得就是「中間剝削」)。

很可惜是,中國市場的貿易遊戲規則稱之為「隨行就市」,也就是買主決定市場多少錢將農產品售出,回頭決定了貿易商要用多少前來收購農產品;以當下為例,目前高雄地區的番石榴一公斤產地價格為60元,出口一箱10公斤裝的番石榴成本就是600元起跳(還不含中間利潤);面對一箱將近130CNY的產地FOB報價,沒有幾個貿易商下得了手。於是,轉向高雄以外的產區購買較為便宜的番石榴,然後再向對岸的「政策性採購客戶」說這是來自高雄的芭樂,又有誰知呢?

因此,高雄的芭樂農民賺不到出口的利益,但可能其他縣市的芭樂農民,根本不知道「中間商」把他們的芭樂,早已裝箱出口到對岸或其他國家去;這麼一來,不是每一位農民都知道自己賺得錢,有多少是來自國內市場銷售、又有多少是來自出口訂單。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為在台灣生鮮蔬果的出口,卡在這些必要(或有人稱之不必要)的環節上,出口數字的亮眼與農民之間的實質感受落差,可想而見。

另外一個主因,就是中國市場佔比太大

如上所述,多數農民的收益,是來自於國內市場的銷售;或者說,他們未必清楚哪一筆賺的錢是國內賺的還是出口賺的;同樣的,他們也不清楚是不是要中間剝削,但很清楚的地農民沒有辦法「獨力完成」農產品的出口,中間「必要之惡」來協助他們集貨、分級、包裝、冷藏、運輸,這些費用都是必須的,也不能稱之為中間剝削。要注意的是,農民利益如何極大化,而非探討這些口水問題。

但不能否認的是,政府從最高層到業務執行單位,大力宣揚農產品出口成績亮眼,仍不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那就是生鮮水果部分,確實對中國市場依賴度太高。當然,這個數字背後,固然也說明了自2016年小英政府上台沒有承認九二共識,台灣水果一樣賣得進中國市場;這一點,當然是與韓國瑜市長在口水戰,數字也確實證明了九二共識與賣水果進中國之間,沒必然關係。特別是鳳梨、釋迦這二個品項,幾乎95%以上的出口市場都在中國,這絕對是打臉韓國瑜市長的最佳證據,但也必須注意其後續的長期性風險。

九二共識與賣水果進中國之間,沒必然關係。特別是鳳梨、釋迦這二個品項,幾乎95%以上的出口市場都在中國,但也必須注意其後續的長期性風險。(本報資料照)

因此,與其放大解讀九二共識與水果賣到中國的關係,不如認真檢討這二年下來,為何市場風險分散的工作,仍然沒有具體成效?

大家都知道市場開拓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們也不忍苛責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台灣的生鮮農產品要和全世界的農業大國去競爭;但有一點必須承認的是,既然中國市場已經磁吸了台灣的大量的水果,就有必要去認真探討,其背後是否有政治性操作?特別是最近一再出現的「從高雄採購出貨到福建」的出口模式,是否為政策性採購的借屍還魂之計,也是中共對台統戰農民的陽謀,這些恐怕不是韓市長一句九二共識就可以帶過的。

小英總統在他的臉書發文提到,「好成績不是靠口號,而是來自政府和民間一起打拚」,讚農委會做了三件重要的事:

1.幫忙打廣告:透過宣傳行銷、品牌輔導,讓台灣好農產更有知名度!

2.幫忙提升品質及技術:和工研院合作升級冷鏈技術,新鮮水果從包裝、庫存到運輸全程低溫處理,確保出口品質。

3.幫忙開發多元市場:打造農產品外銷整合平台,和外貿協會一起辦展宣傳,也和台商組織合作打開通路,把台灣農產賣到全世界!

這三件事,是如果每一樣都認真做到了,相信市場分險分散也就達成,也就不必再過度依賴中國市場的胃納;建立可長可久的常態性貿易訂單,農民對收益增加也才會真正有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