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古以來就有「結緣」的概念,藉由物品情感與人交流,藉以弘揚宗教理念,各種報紙、刊物更是林林總總,以台灣來說,慈濟所發行的《慈濟》月刊甚至曾是台灣單月發行數最高的雜誌。但近年來因應網路時代來臨,遂以發行電子期刊為主,讓民眾可從網路上下載閱讀,不難看出因應全球化時代,即使是宗教團體也得思考如何運用網路力量來達到推廣宗教的目的。只是以當代美學眼光看來,月刊設計風格似乎還有待加強之處。以台灣寺廟來看,大廟如行天宮似乎也未見其有系統性地發行結緣紙本刊物來推廣宗教信仰,僅有定期發行電子報;鎮瀾宮的官網則算用心,只是仍看得出是久未更新的多年前設計,電子報的部分則似乎已停刊。
慈濟月刊的封面。繼續往下讀,等一下就可以看到清水寺發行之刊物的封面了。(圖:http://web.tzuchiculture.org.tw/docs/pdf/595.pdf)
日本自西元六世紀開始接觸佛教以來,結緣的思考方式隨之傳入,曾發行過的結緣刊物也不算少,各地佛寺眾多尤以京都為最。京都約有兩千座寺廟,首次造訪的朋友不免金、銀閣寺、三十三間堂、天龍寺等寺廟都得走上一遭才算完整。沿著石板斜坡道一路踅上位於頂點的清水寺,於西元八世紀建立,主要供奉千手觀音,正殿前懸空十五公尺高的「清水舞台」,由一百三十九根樹齡超過四百年的櫸木以榫接方式建築,走過一千多年來,香客與遊客至今絡繹不絕,在京都人氣景點中始終獨占鰲頭。
歷史如此悠久且高人氣的寺廟,其實不需執著於參訪人數,即使不特別做什麼,清水寺總是能在造訪京都的海內外遊客腦海中留下一點印象。但清水寺或許希望寺廟除了是一個觀光景點,更能將信仰的佛法與背後歷史、文化,以當代方式深深烙印在造訪的遊客心裡,從2011年開始便重新設計網站,將佛教經文的直式書寫型式應用於網站,也選了類似小楷毛筆書寫式的日文字型「丸明朝old」,讓人在逛網站時不由自主地感受到肅穆莊嚴的氣氛。
清水寺官網首頁。(圖:截自清水寺官網)
鎮瀾宮官網首頁。(圖:截自鎮瀾宮官網)
除了將參拜的資訊有條理地在網站上分類供需要者觀看,為將清水寺的特色以及見證過一切歷史的美麗與哀愁,以不同形式傳達給遊客,清水寺也委託專門以照片、影像等製作高質感宣傳媒體的Discovery Go企畫製作,開設了「清水へ参る道」(清水寺參拜之道)網站,設計總監找來16 Design Institute的鈴木孝尚,網站設計則是岩押忍。網站中以「感受清水寺」(影音)、「閱讀清水寺」(文字)、「凝視清水寺」(照片)劃分出三大面向,為清水寺解密。其中照片的呈現更是採用時下年輕世代最愛使用的網路相簿Tumblr,簡潔地呈現出一幀幀平時不見得能一覽無遺但又引人入勝的靜謐面貌,將清水寺四季不同的美發送到全世界。
(清水寺成就院為一借景式庭園,過去被稱之為「本願院」,院中懸掛的許多古書畫非常值得一看,「月之庭」有一片池水,能將遠方的連峰山脈與夜空月光借景入池,配合裝飾其中的誰袖手水鉢、烏帽子石、蜻蛉灯籠……等,美不勝收。一年限定期間開放)
(清水寺曾經邀請經常在世界各地表演的法國雙胞胎舞蹈團體「LES TWINS」與二十弦箏奏者黑澤有美共同演出了一場奉納公演,讓清水舞台躍上世界頂端。)
除了藉由網站向全世界發聲,製作網站的成員也再度接受清水寺的委託,於2014年夏天創刊《feel kiyomizudera》,將美到讓人屏息的照片與文字以簡單精準的設計排版,完成度之高,讓人難以相信這是一份free paper。內容除配合清水寺一年之中的活動,以專文及照片介紹之外,也有專欄介紹清水寺過去的歷史,深入淺出的文字搭配插畫讀來輕鬆,甚至還像潮流雜誌一般,讓住持的背影登上封面,以全新面貌詮釋一千兩百年來的故事,讓每日川流不息的遊客對這座寺院能有更多不一樣的認識。直接在售票處發放的刊物,若沒拿到也不要緊,可從網站上直接下載印出,想拿取的人也可查閱清水寺官方網站。
清水寺發行的free paper封面。一年發行三期,以廟方固定行事期間的春、夏、秋三時期限定時間於售票入口處配發。(圖:sakura-ew.net/portfolio/feel-kiyomizudera-vol-2)
除了配合清水寺活動,刊物內頁也有專欄介紹寺廟歷史,搭配的插畫風格淡雅。(圖:sakura-ew.net/portfolio/feel-kiyomizudera-vol-2)
清水寺甚至也有Instagram的官方帳號, 即時性地分享「清水寺的當下」,讓無法前來的遊客能一起感受清水寺的每個瞬間,如果清水寺像是一位舞台上的明星,那麼Instagram構築的便是清水寺下了舞台後的日常生活。可能是修繕建築的停格,或是舉行活動的漏網鏡頭,亦或是平常在眾多遊客造訪下經常會忽略的角落。
Special thanks(感謝字型資訊提供)
font consultant:Tseng GoRong/Just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