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設計對決》ZINE與FREE PAPER的美麗與哀愁

文宣可以拿來賣嗎?品味只能是無價的嗎?當獨立誌和文宣的界線愈趨模糊,日本已發展出將「FREE PAPER」當作「商品」一般重視、展示的文化,也讓文宣的設計愈見獨特、充滿個性,甚至帶動造紙、設計等展業的不斷進化,更使「選品的眼光」,成為有價的服務。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如果說哪個台灣出版業界的編輯敢誇口說從來不看日本雜誌,我是不信的,尤其近幾年ZINE(獨立誌)風潮從歐美吹到日本後,又延燒到台灣來,在這個SNS自媒體盛行的時代,每個創作者隨身帶著幾本自己的ZINE當成名片,似乎也是剛好而已。

在東京這幾年,發現不管創作者名氣大小,大家似乎總把出版看得很隨興,我在學校唸書時也曾碰過明明正處於隔天還有三份作業得交的絕境,竟然還興沖沖問我「要不要來做ZINE?我想到一個主題超有趣!」的人,雖然他當場獲得我免費的三個白眼,但另一方面我也讚嘆到底是什麼熱情,可以讓日本人如此熱衷於出版?

所有設計行業中,印刷是實際執行成本最低的一種(雖然日本的印刷價格普遍仍是台灣的三倍)。台灣目前販售ZINE的通路侷限於小書店或選品店,但我曾在東京的大型連鎖書店——蔦屋書店看到一整面書架都在販售ZINE的盛況。能進到主流市場販售,ZINE的定位對一般日本讀者而言已不算另類商品,而是另外一種值得選擇的刊物形式。

東京代官山的「蔦屋書店」設置了一整架的空間同時放置雜誌和ZINE,讓「主流」和「支川」一起灌溉讀者。(圖:作者提供;蔦屋書店授權使用)

身為亞洲設計龍頭的日本,平面設計品質一直走在尖端位置,在國民美學平均水準普遍高於亞洲各國的狀態下,業主也樂於和設計師一起挑戰傳統產業的可能性。ZINE有趣,在於能夠完整呈現不同創作者的風格,這種百花齊放的設計熱潮在日本市場的蓬勃發展下,也間接影響了商業用的宣傳物設計,像是經常在選品店看見的報紙類型宣傳物、展覽的GUIDE BOOK,都早已跳脫僅是「宣傳一個活動或展覽」的概念,而能承載更多編輯的心思和創作,在僅僅數頁的篇幅中端出完整又獨特的品牌訊息,就連裝幀,也常透露出別具個性的美學與質感。

各品牌如ZINE一般的宣傳物,雖是免費索取,但製作和設計上毫不馬虎。(圖:作者提供)

印刷品在視覺上爭奇鬥豔已不是新鮮事,讀者的觸覺體驗遂成為重點戰場。為了表現不同,品牌啟用未成名藝術家,製造業也致力提供品牌原創材質,突破技術極限,如開發出個性不同紙材,因此就算是在日本地鐵站隨手拿的FREE PAPER(免費刊物),也經常美到令人發浪。

FREE PAPER定義上比ZINE更為自由,可以像是ZINE一樣是本薄薄的小雜誌,也能像報紙宣傳單一樣簡單四大頁折起,亦或更大剌剌就只是一張A4大小雙面彩印的傳單等。和大半用販售形式推廣的ZINE截然不同的重點,當然在於「免費」,讓「『FREE』 PAPER」在不設限的設計和價格兩方面都不愧其名。

東京隨處可拿的展覽宣傳物,可以看出有各種不同的紙材和尺寸,相對於有不少以固定「酷卡」形式限制設計的台灣,都要更活潑,也有更多「空間」來呼應主題。(圖:作者提供)

台北也有很多可以拿FREE PAPER的地方,歷史最悠久的知名地點莫過於敦南誠品位於廁所旁的神祕長桌,在酷卡盛行的年代,單從「實體高度」即可判斷宣傳品的「吸睛程度」,也是一個殘酷的設計競技場。現今台北個性咖啡店一家一家開,FREE PAPER的歸處四散於城市角落,倒也成為每家咖啡店主表達風格或立場的櫥窗。

敦南誠品開放擺放文宣的長桌,曾是台灣藝文單位推廣活動或商品的重要地點,主要原因是客群精準,且無嚴格的選品及陳列限制。百花爭鳴的現象,也使設計不得不「夠跳」、「夠突出」,才能抓住過路民眾的目光。

FREE PAPER顧名思義,既然免費也無法求得太多資源,但日本居然有兩個單位以免費放置這些免費刊物為號召(當然要通過店主審核,不是你想放就能放),一個是最早以放置FREE PAPER為賣點,位於東京的Only Free Paper,另外一個是後來成立位於關西京都的只本屋

(Only Free Paper針對各式免費文宣的擺放,並不以「計較坪效」為優先考量。即使是免費索取,經過有心的陳列,亦可在能見度和吸引力上達到加分效果,也能配合整體空間氛圍)

雖然皆以提供空間供人索取這些由他們「選」進來的FREE PAPER,但兩者經營手法頗有不同,「Only Free Paper」的規則是一種FREE PAPER一人限取一份,但能拿取的種類無上限,空間本身藉由人流營造討論度,再出租店內空間給藝術創作者使用,也能成為定期付費會員,讓他們嚴選一些FREE PAPER寄給你,撐過初期創業艱辛期,現在東京已有兩家店;「只本屋」則是一次最多只能帶走八份,若想拿得更多,則必須購買只本屋設計的紙袋,但其實頗划算,美美的提袋皆為只本屋隨著時節限量設計,既能裝走心愛的印刷品又能支持該空間,其實一舉兩得。只不過只本屋受限場地因素,每月只有最後一週的週末營業,其餘時間則以「POP UP STORE」游擊形式與日本各地空間合作,出差到各地方城市,藉由FREE PAPER獲得與各地人們交流的機會。

(只本屋結合自製商品推廣FREE PAPER,並以游擊方式在各地開設短期店舖,主動為FREE PAPER拓展觸及機會)

ZINE與FREE PAPER都是在沒有資源下應運而生的產物,但正因沒有主流價值羈絆,才跳脫商業桎梏,蛻化出更多不曾經驗的美妙感受。要觀察一個國家的設計藝文產業有多興盛,從這些非主流刊物,往往能窺得更多,就像從野生的環境,方能看見動物真正的本能與潛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