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窮大學生的標籤

◎ 高子壹

自由時報頭版報導「窮人多繳高學費 私大協進會籲發教育券」一文,筆者心有戚戚焉。但除了指出窮人子女就讀公立大學比例僅一成九,獲政府補助較少,就業機會較不利,而導致階級複製的問題外,本議題還有更多面向可深入探討。

先讓筆者舉兩個例子,一是最近光復高中學生放學時幫忙救護車在交通阻塞的狀況下通行,斗大新聞標題指出,這群私校生的行為「讓中指蕭汗顏」,隱含諷刺「台大學生」的意思。二是筆者生活中聽見,某私校大學生對公立大學生說:「你真孝順,好好讀書讓家裡不用付那麼多錢。」

筆者舉這兩個例子是想說明,「教育」在台灣的社會脈絡中,不僅是「有錢補習家教的學生能上好學校,更能找到好工作」的功能性機制,教育分類、標籤的過程,更將許多「道德意涵」貼在教育頭銜上。一個好學生同時意味「好孩子」、「好人」、「好工人」,這才是為何「好工作」常與教育程度相伴而來的核心機制。

在馬總統宣布啟動十二年國民教育的歷史時刻,我們不應忽略,教育過程並非中立的黑盒子,與社會經濟結構相應的權力赤裸裸在學校內運作。宣揚「教育機會平等」的同時,我們仍不能忘記新馬克斯主義的忠告,教育仍是台灣階級再製的核心機制,且再製在每一個受教過程中、在就讀大學優於技職體系、就讀公立大學優於私立大學的社會評價中。

正如貴報所報導的,當窮人在教育競賽中(比甚麼?誰是裁判?)落入私立大學,而必須繳交較高額學費時,我們不應忘記,正因為我們「相信」競賽是公平的,所以我們接受「輸的人必須付出較多代價」的機制,也接受「輸的人未來比較沒有機會」的結果。其實,正是透過教育競賽的分類,合理化現存的階級分化。在十二年國教與高等教育市場化的民國百年,就讓我們共同迎接「文憑社會」的到來吧!

(作者為清華大學社會所碩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