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朔
美國侯任總統川普再過幾天就要上任,他以大改革「使美國再度偉大」為標榜,這到底是禍還是福,最近已成了全球焦點。最近的「經濟學人」就以「總統主席」為題,簡單的回顧了當總統以政治力介入經濟事務的經驗與教訓。
美國殷鑑 改革之難甚於革命
在那個專欄裡指出,當年詹森總統為了保護汽車業,限制外國貨運車進口,結果造成了美國大貨車的喪失競爭力;胡佛總統為了保障工資和就業,發動「道德喊話」(Jawboning),並推動進口加稅法案,結果是造成蕭條;尼克森推動工資及物價管制,最初人民叫好,但後來卻造成生產的減緩和商店貨架的無貨銷售。「經濟學人」因而指出,當總統以改革為名介入經濟和民生,必須格外慎重,否則最後就是人民受害,成為輸家。
近代政治學家早已指出,政治和經濟的改革雖然經常都是政治領導人及人民之所欲,但改革卻是極難預測的工程。法國政治思想家托克維爾就說過:「一個政府最危險的時候,就是在改革之時。」美國以前的總統威爾遜,他也是政治學者,他就說過,「當人民貧窮難過時就培養不出好的改革,只會培養出狂亂及各種激情所造成的政治瘟疫。」改革需要太多智慧、情操與能力,改革之難甚於革命。
拒察納雅言 王安石變法失敗
除了西方學者思想家談過改革之難,中國明代大學問家王夫之也針對北宋王安石改革變法失敗的教訓,對改革之難做過深入的探討。他在所著的《宋論》第六卷裡,對王安石變法失敗做了相當哲學式的分析,他說王安石是「智小而圖大,志陋而欲飾其短者樂引取之,以箝天下之口而遂其非」,意思就是說,當一個人自以為是改革者,就會形成一種獨特的人格特質,他自然而然的喜歡聽吹牛拍馬的話,如果有人說了不中聽的話,他就認為那是反改革者,是敵人而非朋友,於是「改革—反改革」的對立遂告形成,改革者就會愈來愈孤芳自賞,再也不肯察納雅言。後代的人承認王安石在人品學問上都無懈可擊,但他卻自然而然的掉進了那個改革者的人格陷阱,除了支持變法的拍馬話語之外,再也聽不進其他的話。原本可以成為盟友的全都被驅逐,他的身邊則是吹牛拍馬的小人愈聚愈多。當王安石的改革發展至此,就已注定失敗,並且發展為害處更大的黨爭。王安石的變法改革加速了北宋的淪亡。由王夫之對王安石變法失敗所做的哲學式研究,更印證了改革之難。
台灣自從地方大選及中央大選大變天後,即進入了所謂的「改革年代」,但台灣的改革效果如何,卻人人有目共睹。簡直可以說是「愈改愈大洞,改了這頭就落了那頭」,台灣隨著改革,改革的併發症已現。
改革者的傲慢 柯文哲致命傷
就以台北市長柯文哲為例,他當時氣勢如虹,被海內外媒體認為是將來總統的預備人選。他一上任後,台北市政的改革也以打弊案為主,而且頗孚眾望,但到了今天,柯市長的黃金期早過,他已成了六都之末。最近他在「新新聞」的訪問中即自承失敗。他宣稱大巨蛋是他的致命傷。如果他當時裝得笨笨的,就不會掉進這個陷阱裡。這是他的事後諸葛態度。他最初打大巨蛋時,盛氣凌人,大巨蛋如果是個陷阱,也是他自挖的。由柯文哲的處境,顯示出他做為改革者,那種改革者自然而然形成的自大傲慢,乃是他真正的致命傷!愈是改革,愈要謙虛,謙虛才能改革!
最近一例一休所惹起的後續風波猶在延燒中。沒有人懷疑政府修法的非惡意,但任何重大的修法改革,必然動一點就會全部動,動了上游,中游和下游就會連動。一例一休剛剛通過,勞工尚未得到任何利益之前,交通運輸業的車票和班次、餐飲業、醫院、郵局甚至垃圾車以及學生的營養午餐、電影業,全都動了起來,現在全世界的大型黑天鵝到處亂飛逐利,油價及原物料逐漸上漲,台灣各行各業那些小雞小鴨,自然要有所回應,因此「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乃是民間業者自然的反應,不能一棍子打死。由一例一休所造成的亂象,提醒了政府,當推動改革,既要顧上,也要顧中顧下,始能對改革的節奏充分掌握,尤其是在這個人民生活困苦、對漲價缺乏忍受力的現在,一例一休的衝擊,更是混亂無比,它的後遺症必將延續。
另外兩個改革,其後果更是難料。一個是年金改革,另一個則是轉型正義,追究不當黨產的改革。年金改革和追查不當黨產,都是歷史的共業。年金改革涉及老人,又涉及將來的軍公教甚至工人,由於問題複雜艱鉅,所以到了現在,每次召開公聽會都鬧成劍拔弩張的準暴力場面,最近事態更加嚴峻,可能有十萬名教師也將上街。至於不當黨產問題,台灣處理這種轉型正義問題,只是基於我對你錯的二分法究責到底,卻少了轉型問題可能更重要的歷史價值判斷及寬恕,南非的轉型正義由於是屠圖大主教擔綱,所以才導入了神學的救贖價值,問題始能和解,而台灣的轉型正義只有我對你錯的律師鬥爭價值,所以只會鬥爭到底,和解無望。這個問題必將愈鬥愈難看,將來可能成為蔡政府的大巨蛋。
由台灣最近的經驗,已可印證了改革之難。十九世紀英國政治經濟思想家彌爾曾經說過,一個社會最重要的並不是熱情,而是面對問題時的健康穩定心態。台灣的改革一路走來,混亂日增,愈改洞愈大,顯示出我們對改革已需要慎重思考了!(作者為文化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