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校長退休潮 主因有責無權

◎ 蔡志鏗

北市國小傳出校長退休潮,共有21人申請104學年度退休,是校長遴選制度上路17年以來,退休人數最多一年。圖為去年8月1日新任校長布達暨宣誓就任典禮。(圖由北市教育局提供)

今年,臺北市有21位國小校長申請提早退休獲准,創下自校長遴選17年以來,單一年度校長退休最多人數紀錄,引發外界不少猜測。筆者曾擔任臺北市國小校長17年,服務過四所小學,參加過五次校長遴選,我認為造成校長搶退的主要原因在於:校長有責無權、越來越不受尊重、沒有上級機關的強力奧援。換言之,擔任校長的價值感和尊嚴感,大大不如往昔,因而讓校長們大嘆不如歸去!

有人說年金改革是退休潮主因。但年金改革溯及既往,無論校長退休與否都會受到影響;更何況退休後,校長的收入最多只有在職的八成,如果校長們真的在意收入的話,不要急著退休反而是更好的選擇。

還有人歸咎校長遴選制度。事實上遴選制度優缺點並存,好校長並不擔心參加遴選,且在現行制度的嚴格篩選下,校長們不可能不認真辦學。就以臺北市為例,傳統官僚作風或獨斷專行的校長,在現行體制下幾乎已無存在的空間。媒體報導要求參加遴選校長唱歌,或是遴選後家長嗆校長的例子都屬個別案例,並不多見,不至於影響校長服務學校的意願。

退休潮最重要因素應該是校長有責無權。教育圈內早有戲言形容現在校長從事的是「有責無權、赤手空拳和委曲求全」的工作。校長們依照國民教育法規定綜理校務,必須承擔校務經營成敗的全責,但是越來越多校務並不是校長能決定,例如學校老師的職務分配採積分制,校長根本沒有置喙的餘地,但是老師因職務分配不當產生問題時,卻要校長出面善後;再如有關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是由教評會審議,但面對來自家長的抗議、民代施壓的,卻是校長一人,甚至校長必須負起輔導不適任教師的責任,卻無法對不適任教師的處置有決定權。類似上述的情況,不勝枚舉,結果是有權做決定的人不必負責,必須負責的校長卻無權插手處理,這樣的案例越來越多,嚴重重挫校長的士氣。我觀察到的現象是,越有抱負、理想和使命感的校長,在權責失衡的現實校園裡,挫折感可能越大。

此外,學校領導工作的價值感越來越低,與過去相比較,很難獲得肯定和回饋,常常是「做嘎流汗,乎人嫌到流涎」。且校長需要外援時,也時常得不到校內外的支持與援助,孤軍奮戰的校長失去光榮感和價值感,當然紛紛求去。

總而言之,大環境對校長越來越不友善,也越來越不尊重,讓校長的尊榮感和尊嚴快速流失,加上校務經營越來越多權責失衡的情況,導致校長退休蔚為流行。

為了校園穩定發展,也為了經驗傳承,筆者建議教育主管機關,要透過修改教育法規,或是制度調整,讓有熱情、有理想的校長有揮灑空間,並給予校長必要的支援和協助,一點一滴找回校長服務的熱忱與士氣,不要讓退休潮繼續擴散,否則校長大家輪流做,絕非國家社會之福!(作者為台北市國小校長退休,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