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白話文 老師可能不會教

◎ 雲程

教育部課審會討論高中課程文言文與白話文比例、選文,此時,教師組成的國文學科中心施加壓力,公布調查:八十四.五%教師,認為文言文須佔五十%以上。問老師得此結果,當然不意外。

中文課給人的印記就是文言文。為了將古老農業社會的死語,轉化為現代人能理解的活字,台灣的中文教學一向只著重翻譯背誦,盡在字詞的枝微末節打轉,從不探討文字外的文脈佈局。這些年雖然有些許鬆綁,但無論內容、文言比例或教學方式,仍與半世紀前蔣介石、毛澤東爭正統時期雷同。

老師教文言文其實很輕鬆,只要處理好「字」就行,文選也一成不變;但對白話文,就要辛苦教導學生文章佈局、時代背景、價值觀、信仰、異文化等,甚至還必須引導學生進行價值辯論。這連老師在養成階段也從未觸及,要如何教學生?無此能力的老師,當然群起反對。林奕含的最後訪談顯示:她雖聰慧博學,但始終掙脫不出病態文字障,不知道也無法以「價值、信念」自救。她的悲劇,文言文要負一部分責任。

教育的目的是服務學子,學子代表社會的未來,必須以未來為著眼安排課程內容。而網路時代的經濟要求勞動者的閱讀能力、數學素養和人文底蘊;要培育具創造力、充滿好奇心並能自我引導的終身學習者。但台灣教育體制一直師承普魯士,目的在大量炮製忠誠易於管理的國民與勞動階層,最終服從國王(蔣介石)。二○一四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村修二認為,學生浪費大量時間在重複學習,沒有留下空白讓學生探究與思考,是扼殺學生想像力、創造力的最大殺手。文言文教育,更是如此。

一八二三年東印度公司決定在加爾各答創辦梵文學校,拉姆莫漢羅伊大君(Raja Ram Mohan Roy)力陳「只能灌輸年輕人滿腦子文法上的細微之處,以及形而上地區別一些對社會鮮少或毫無價值的事物…梵文艱澀,皓首難窮,眾所周知,長久以來一直限制知識的普及,殊為可嘆…」 ,大加反對。中文老師集體返祖,無異廠商(教師)不願調整或捨棄現有生產設備,反而以此為根據,規定客戶(學子)購買廠商的過時服務。這樣看來,台灣的主事者,見識似乎不如二百年前的印度大君呢!

(作者著有《放眼國際:領土地位變遷與台灣》,http://hoonting.blogspot.tw/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