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農業的爛梗:「小農」

◎林宏燦

回鄉務農六年,這幾年特別流行「小農」這個詞,但我一直搞不懂的是,這個「小農」的定義到底是什麼?是以耕作面積來區分,還是以營業額多寡來認定?或者,這根本就是一個充滿創意的騙錢把戲?

我們生產者一向講求實事求是,肥培管理講數據,病蟲害管理講證據,有專業的問題就找農改場,若是有病,不是到廟裡收驚,而是要迅速就醫。這幾年不管什麼話題都會和「小農」兩字牽上關係,連立委、農委會的大官員們都把「小農」掛在嘴邊,但是,有誰能確切地告訴眾人,到底什麼是「小農」?

「小農」是以耕作面積來區分嗎?那麼,耕作面積多大算大,多小算小?或者是以農產品總收入來區隔,那麼,年營業額要以多少數字來區隔?如果這些都沒有明確的定義,濫用「小農」這個名詞來賣悲情、做行銷,那是跟火車站前賣愛心筆的詐騙集團有何兩樣?

很多人會說,農業是一項很辛苦的工作,因此我們要好好守護那些收入不高的辛苦小農。

但說也奇怪,今天哪個行業不辛苦?大學生打工被凹時薪還沒有勞健保,上班族的加班不能報帳,薪水也少得可憐,以前行行出狀元,今天則是行行都可憐,為什麼只有「小農」要特別被照顧?

立委、農委會的大官員們都把「小農」掛在嘴邊,但有誰能確切地告訴眾人,到底什麼是「小農」?(資料照,記者廖淑玲攝)

我們家附近有個麵攤,由於看起來小小的一攤,姑且叫它「小麵」好了。今天「小麵」因為煮得不好吃,客人逐漸流失,最後開業不敷成本只能把攤子收起來,這個時候怎不見善心人士出面聲援「小麵」?難道說是「小麵」缺少了「誠懇」兩個字嗎?

不論是賣麵的還是務農的,大家都是生產者,用產品來換取利潤,讓經營可以永久持續,這就是單純的商業行為。我們賣的是產品,不是賣悲情,我們種田的若是要人看得起,首先就是要有這種自知之明。

農業是一門產業,產業在市場競爭之下必然存在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現象。非農業相關的業外人士用盡了各種語言包裝創造出了「小農」一詞,這也是商業行銷手法的一種,大家也習以為常,但如果連當家的官員們都跟著瞎起鬨,那我們還真要為台灣的農業感到憂心。

(農業從業人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