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鬼王來鬼扯》真正的台灣驕傲:手搖杯(一)

手搖杯是近20年才出現的產物,它的前身則是誕生於1980年代初期的泡沫紅茶。說起泡沫紅茶,應該是很多人年輕時候的回憶。而泡沫紅茶是怎麼來的?本篇沒有要告訴大家,讀者只要知道泡沫紅茶是台中來的,還有泡沫紅茶用了調酒用的雪克杯,這樣就夠了。

鬼王/文青別鬼扯

台灣人總愛自爽強調寶島是美食王國。但講了一堆台灣美食,大部分都是台灣人在自爽而已。除了台灣,其他地方根本吃不到。說穿了,真正在海外揚眉吐氣的東西可說是少之又少。不過,我們的手搖杯茶飲、珍珠奶茶卻是少數真正在國外熱銷的產品。

珍奶又名波霸奶茶,是少數真正熱銷海外的台灣產品。(截自youtube)

鬼王有位阿兜仔朋友,在台灣擔任牧師、傳教多年,早已習慣台灣飲食,在路邊攤吃切仔麵還知道要點盤滷大腸。而他兩位從小就在台灣長大的阿兜仔小孩,最愛的零食則是王子麵和可樂果蠶豆酥。阿兜仔牧師前年攜家帶眷回美國度假,開車經過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附近時,看到一家台灣人開的手搖杯店,便立即下車走進店內。熱情的台灣人老闆一看見牧師,就用英文問他要點啥。結果哩?結果牧師居然用國語回答:「老闆,我要綠茶多多,去冰半糖」。嗚嗚嗚,老闆聽了內心就一陣哭哭。但導致他感傷的不是因為他鄉遇故知,而是美國幾乎買不到多多,當地的手搖杯店內根本沒有「綠茶多多」這種飲料。

(同場插播:「世界和平波霸王后來自台灣,煮的珍珠完美,不得不寫一首歌。」這個MV很有趣啊,主編大力推薦)

喔,拍謝,離題了,我們繼續回到手搖杯。

我們現在熟悉的手搖杯飲品,主要是以紅茶或綠茶為基底調製的清涼飲料。這類飲料最大的特色在於,調製完成後,必須用手或機器雪克雪克個10秒鐘,除了讓味道均勻外,同時要藉由搖動的過程產生細緻的泡沫。飲料頂部的泡沫不但能產生視覺效果外,同時能創造出特殊的口感。不過,手搖杯可說是近20年才出現的產物,它的前身則是誕生於1980年代初期的泡沫紅茶。

現在的手搖杯飲品,主要是以紅茶或綠茶為基底調製的清涼飲料。調製完成後,用手或機器雪克雪克個10秒鐘,除了讓味道均勻外,同時要藉由搖動的過程產生細緻的泡沫。(http://www.taiwanfestival.co.uk/)

雖說小學課本常說寶島四季如春,但大家都知道這根本就是不折不扣的豪洨。台灣的天氣只有三個字能形容,那就是 爛透了!!!一年12個月中,從四月到十月都能穿短袖,然後夏天可以熱到讓人想直接去睡殯儀館冰櫃的程度。因此,多數台灣人有喜歡吃冰或喝清涼飲料。

早期台灣人對「飲料」的概念很簡單,喝來喝去不是果汁就是汽水。對大家而言,「茶」是必須用滾水沖泡的熱飲,是老人家才會喝的玩意,是招待客人才會用到的東西,唯一能當成冰品飲用的就只有紅茶。因此,民間專門賣冰品與飲料的店鋪就常會看見冰紅茶的蹤跡。

順便一提,1962年時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曾因有民眾飲用帶有霍亂弧菌的冬瓜茶而罹病,因此下令禁止轄區內各冷飲店舖和攤販販售冬瓜茶、冰紅茶和愛玉冰的怪事。這件事還真的是怪怪的,但足以證明冰紅茶確實是台灣民間行之有年的飲品。

早期台灣人製作冰紅茶的方式還算簡單:1. 將一大鍋水煮沸;2. 放入紅茶茶葉;3. 加入砂糖;4. 放涼冷藏。但這種「煮」紅茶的模式,似乎只存在於民間。與此同時,西餐廳的冰紅茶則是用茶包「泡」出來的。當客人點的附餐飲料是冰紅茶時,服務生只需在玻璃杯內注入約一半的熱開水,丟個茶包,在放進一堆冰塊即可。至於客人是否要加糖?就不關服務生屁事了。反正桌上都有個糖罐,要加多少糖由客人自己決定。

煮茶、加糖、放涼冷藏,就是我們常喝的古早味冰紅茶。(資料照,圖:自由週報)

不過,此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冰紅茶製作方式,到了1980年代突然出現巨大的轉變,而這樣的轉變更徹底改變了日後30年台灣的飲料發展史。

據說1980年代初期時,台中有間茶行老闆突發奇想,將紅茶、砂糖與冰塊放入雪克杯內搖啊搖啊搖啊搖啊搖啊搖,之後就誕生出神奇的泡沫紅茶。而這間茶行在門口擺個簡單的飲料台賣泡沫紅茶後,居然大受年輕人歡迎,店門口泡沫紅茶的生意還勝過店內的茶葉生意,老闆乾脆把茶葉生意收起來,開始專心賣泡沫紅茶。據說、據說 and 據說,這就是泡沫紅茶的誕生傳說。然後啊,同樣是據說、據說 and 據說,泡沫紅茶誕生的故事其實還有其他至少四種版本。但由於這一切都已不可考,所以我們無須再浪費時間去考證泡沫紅茶的誕生史。

我們只需確定兩項重點就夠了:1. 泡沫紅茶誕生於台中;2. 泡沫紅茶創新使用了專門用來調酒的雪克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