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鬼王來鬼扯》懷舊的黑心食品(四)

黑心食品懷舊之旅第四站:奶粉。有人說,第一胎照書養,第二胎照豬養,不過台灣在80年代正是經濟起飛的時候,個個孩子父母的心頭寶,通通都要當寶養,只是沒想到,高價的嬰兒奶粉,原來是飼料奶粉,根本跟照豬養沒兩樣!!!

鬼王/文青別鬼扯

每當有食安事件發生時,率先崩潰的幾乎都是地方的媽媽。地方的媽媽崩潰的原因很簡單-她們多半肩負維繫家人飲食與健康的角色,深怕自己餵給家人吃的是不安全不衛生不健康的玩意。所以囉,每當新聞又再報導任何食安新聞時,婆婆媽媽必定會搶在第一時間驚恐咆哮:

「到底還有什麼東西能吃?」

每當新聞又再報導任何食安新聞時,婆婆媽媽必定會搶在第一時間驚恐咆哮。(網路)

就跟你們說了,地方的媽媽是偉大的物種。從子女哇哇墜地開始,她們就異常重視寶寶的營養。而當經濟發展、人民富裕後,地方的媽媽對寶寶的飲食更是精挑細選,光是嬰兒奶粉的選購就充滿無窮無盡的學問。

現代的媽媽買奶粉時,考量的可能是價格或藥局提供的折扣。而對多數人而言,不管是成人奶粉或嬰兒奶粉,只要是奶粉就必定是充滿營養、適合飲用的好東西,無須擔憂安全性問題。但30年前台灣卻曾發生過「金牛牌S-95」假奶粉案,黑心廠商以家畜用的飼料奶粉為原料,並添加工業級的添加物,再包裝成高價位的優質嬰兒奶粉出售。

所謂的奶粉是以牛奶或羊奶為原料,經過消毒、脫脂、脫水、乾燥等製程產生的粉末;而嬰兒奶粉的製造則是參照母奶,再重新調整奶粉的營養成分,最後再調製出的配方奶粉。由於台灣位於亞熱帶,不適合原生於溫帶的乳牛生長,所以過去台灣並未發展酪農業。早期台灣的媽媽們選購嬰兒奶粉時,基本上只能買舶來品,根本沒有國產貨,而當時台灣的嬰兒奶粉市場幾乎全被明治、雪印和森永等日系產品壟斷。

奶粉是以牛奶或羊奶為原料,經過消毒、脫脂、脫水、乾燥等製程產生的粉末;而嬰兒奶粉的製造則是參照母奶,再重新調整奶粉的營養成分,最後再調製出的配方奶粉。(資料照,中央社)

自1960年代開始,隨著台灣逐漸工業化,政府推動食品工業的同時,也注意到國內缺乏奶粉產業的現象,因此決定扶植「味全食品」,協助其取得美援資金,同時於1964年設立台灣第一座奶粉工廠。此後,政府亦開放美商前來投資設立奶粉工廠。自此開始,台灣奶粉市場的競爭度逐漸熱烈。當時市面上的奶粉廠牌,就已超過30個以上。

國內廠商之所以紛紛大舉投入奶粉市場,原因不難理解。以台灣的狀況來說,製造生產奶粉似乎不是太難的事。只要從國外進口原料奶粉,在國內添加些營養素或有的沒的,分裝後再掛個商標就能上市出售了。因此,添加些草莓口味的人工甘味劑,就能貼上草莓奶粉的標籤;多添加些蛋白質,就能說是適合老人家的高蛋白奶粉。由於生產奶粉的技術門檻不高,所以一堆阿里不達的廠商就將壞主意打到奶粉上。而1984年爆發的S-95假奶粉案,就是此類阿撒布魯亂搞的案例。

S-95假奶粉案的主謀是清忠公司的曾邁億和蔡清忠兩人。他們當時看準了嬰兒奶粉市場的商機,因此從國外進口廉價的飼料奶粉,同時再添加工業級的酪蛋白,然後再取個非常時尚的品牌名稱「S-95」。

講到這,大家必定會納悶,為何鬼王會說「S-95」聽起來很時尚呢?

這其中有兩個原因。首先,亞培有支奶粉叫「S-26」,雖說亞培奶粉在美國只是個很普通的廠牌,但在台灣卻被打造成高級的進口奶粉。曾邁億和蔡清忠模仿S-26,創造出數值更高的S-95,感覺起來就贏了亞培至少三倍以上。其次,1980年代是個莫名其妙熱愛數字商標名稱的年代,當時一些營養品就愛用數字命名:如「A-100」,「營養85」等。除了營養品以外,而其他使用到數字的商品也不少,如「雪克33」,「名流100」,或「815水泥漆」等。為何1980年代的商標名稱如此熱愛數字?鬼王真的不知道,就算嚴刑拷打一頓仍舊不知道。反正那是個很奇怪的年代,甚至連當時奠定張小燕地位、最紅的綜藝節目都叫「綜藝一百」。所以囉,「S-95」在當時還真是飛迅的名稱。

S-95硬是比S-26多了69,感覺就贏亞培三倍,裡子輸了,面子可不能輸!(圖:台灣商業文化拼貼http://blog.yam.com/0809/article/71347269)

假奶粉做好了,名稱取好了,清忠公司還有更厲害的一招:那就是強力的廣告放送。S-95當時拍了個廣告,天天在八點檔連續劇時段播放。如同其他廠牌的嬰兒奶粉,S-95的廣告內也有個可愛的北鼻,但這個北鼻卻講了一句歷久不衰的經典名言:「媽媽,我要喝S-95」。

媽媽,我要喝S-95~~
媽媽,我要喝S-95~~
媽媽,我要喝S-95~~

這句話多麼醒腦多麼雷人啊!!!

廣告連續播放好一陣子後,S-95就成為當時台灣最夯的嬰兒奶粉了。

S-95的售價雖然比其他廠牌貴很多,但仍廣受歡迎。不過,人帥必招妒,樹大必招風。S-95大紅大紫後,就有詳知內幕的人出來檢舉。1983年底時,就有人向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爆料,S-95有問題。由於消基會沒有調查權,只能將爆料轉給當時的衛生署消費者服務中心。衛生署消費者服務中心接獲陳情後,等了三個月,才將案件轉給同為衛生署的食品衛生處。而食品衛生處又過了好久,才又發文給台北市衛生局。直到1984年六月,台北市衛生局才約談清忠公司負責人蔡清忠。神奇的是,即使約談了負責人,台北市衛生局連個鬼也沒查到。直到1984年底調查局介入調查後,整起案件才爆發。

S-95假奶粉案爆發後,輿論譁然,地方的媽媽紛紛哭泣,大家都納悶,為何商人如此無良,居然連嬰兒奶粉都能造假。當時衛生單位只能亡羊補牢,要求廠商全面下架外,似乎也不知道還能做啥。有趣的是,S-95案爆發後,高雄當時有個嬰兒食品叫做S-52,馬上被外界懷疑也是假貨,銷售量因此大幅衰退。而清忠公司的負責人最後雖被判了四年徒刑,但鬧了一陣子後,台灣社會似乎也未學到任何教訓。為何這麼說呢?很簡單,台灣後來仍舊發生過好幾起使用飼料級或工業級原料的食安事件。

大家依舊會哭哭,但同樣的事件還是持續出現。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