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所謂台灣偷走美國晶片產業、協防保護費背後的思維,相較於參與制訂「台灣關係法」的拜登,少了堅定協防台灣的篤定,徒授「疑美論」者炒作題材。(美聯社合成照)
川普新政府,主要人事逐步浮現,頗有「拯救美國、內外皆硬」的強人特色。折射到台灣的利弊得失,還有待觀察。但據金融時報報導,台灣政府將提出超過一五○億美元的軍購案,以回應「保護費」之說。
小笠原欣幸,美國大選揭曉後指出:川普一再發表對台不友善的言論,包括指責台灣「偷走美國晶片生意」、要求台灣「支付保護費」,前幕僚說他曾極度輕視台灣,稱台灣僅如「筆尖大小」;凡此言論,與拜登一再高度肯定「民主台灣」的言論,形成強烈對比,川普從未對台灣發表過高度肯定的言論。確實,川普的選舉語言,不得不令人好奇:台灣雖為民主模範生,假使晶片「還給」美國、沒有能力付「保護費」了,按照川普邏輯,中國「武統」台灣,美軍作何反應?
拜登與川普,完全不同類型。而在個別政策差異之上,關於普世價值的輕重之別,影響可能更為廣泛、長遠。過去幾年,「民主台灣」獲得美國跨黨派推崇,被視為是印太地區的民主典範。民主台灣,面對專制中國,必須維持獨立現狀,不論和統、武統,幾乎所有民主國家都難以接受。於是,二三○○萬人,對於走在民主的路上、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充滿自信。「抗中保台」,也令二三○○萬人相信,具有超越台灣的普世意義。
這次美國總統大選過程,給台灣人民的震撼教育,除了川普競選言論不時出現「疑台論」,更大的衝擊可能在於,台灣如此「相信民主」,民主在美國卻備受挑戰。美國大選前,紐約時報、錫耶納學院的民調顯示:近半選民對美國在治理方式上的實驗是否有效表示懷疑,四十五%認為美國的民主制度在代表普通民眾上做得不好。受多數美國公民支持的川普,對普廷、習近平、金正恩、奧班另眼相待。民主不是硬道理,「民主盟友」成了「交易夥伴」。
誠如小笠原欣幸所觀察到,川普從未高度肯定「民主台灣」。其實,不僅台灣。民主,對川普的份量比較輕。協防付費,貿易關稅,比較符合他的胃口。供應鏈重返美國,進口品高額關稅,協防付費如保險公司,史上最大驅逐移民計畫⋯。或許,非典型總統的「大破大立」,會讓美國「再次偉大」,但盟友若因此自顧不暇,會不會適得其反,成全別人的「偉大復興」?「烏克蘭防線」,堪稱試金石。
而民主,三十多年來,一直被我們視為「資產」,尤其在全球民主退潮的趨勢下,更受歐洲民主國家青睞。試想,如果台灣依舊在「蔣氏王朝」威權統治下,習近平對台灣加強「武統論」的重音,台灣會有偌多民主盟友聲援?或如當年卡特放捨中華民國毫無懸念?如今,出現川普變數:若北京想「進入台灣」,將課徵一五○%到二○○%的關稅,但沒必要動用美國軍事力量應對,「因為習尊重我,他也知道我不按牌理出牌」。他的副手范斯亦稱:川普視中國為競爭對手,但也會善用明智外交手段防治中國入侵台灣。專制政權咄咄逼人之際,堅若磐石重回戰略模糊,會產生嚇阻或刺激作用?
新冠疫情期間,中國照常武嚇台灣,幸而台灣防疫成功,且確保可信賴的半導體供應鏈。然而,協防要付保護費,台灣偷走晶片產業,川普的選舉語言,不僅沒有正面看待台灣自助助人,所謂偷走美國晶片產業、協防保護費背後的思維,相較於參與制訂「台灣關係法」的拜登,少了堅定協防台灣的篤定,徒授「疑美論」者炒作題材。民主台灣,專制中國,分居普世價值的兩端,但若以「交易」看待國際關係,民主或專制之差就不大重要了,「價錢」才是硬道理。在「交易」市場,「民主」不是貨幣。這一點,全球化已見端倪。張忠謀說:全球化已死。令人擔憂的是,它的後遺症才剛開始,而且,可能不宜低估它的深層破壞力。
情勢變化,對台灣構成一種困難:台灣或許不能再將民主當作唯一價值,尤其在國際關係方面,又不能改變對民主價值的堅持,否則民主倒退的台灣更有淪為棄子之虞,也更無力抵擋國共之「專制統一」論調。當下,藍白主控的國會之亂,則透露了另外一種不祥之兆:如果民主在內部失去建設性的動能,在外部的「價值典範」也貶值了,台灣人民會不會轉而期待「強人」帶領脫困,從而加入第三波民主化退潮的行列!暌違四年的第二任,台灣如何避開川普「大破」的利刃,因勢利導從他的「大立」獲益,賴政府的挑戰,顯然比蔡政府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