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雙十節,中華民國的國慶日,但是外受中國打壓,內則缺乏認同共識,在所謂普天同慶氛圍下,壽星卑微的身軀,似乎只能在風中飄盪,令人無限感慨。而小英已多次表明台灣不會向中國的壓力屈服,預料不會再釋出善意,兩岸僵局如何解開,乃是一道高難度的考題。一旦中國所謂的「窮台政策」持續,台灣何以自處因應?是國人必須嚴肅思考的課題。
平心而論,中國自五二○後緊縮中國觀光客、中斷農產品採購等,確實對台灣造成壓力。觀光業者走上街頭,藍八縣市正副首長的朝貢輸誠,反映窮台政策的某些效果與衝擊,引起部分國人的焦慮。然而,有調查才有發言權,探討問題,才能解決問題。若是全盤來看,中國當前政經局勢之險峻,猶如瀕臨爆發的火山,習近平縱使傾全國之力,或許仍無法徹底解決眾多難題,自顧已然不暇,何來餘力使用窮台的懲罰手段?
其實,兩岸經濟連結原可良性互動。三十多年前,中國剛走出文革的浩劫,百廢待舉,亟待引進外商以啟動改革開放,後毛時代的當權者乃走上披著社會主義外衣的資本主義道路,以低廉勞動成本與租稅優惠吸引外資。當時台灣正歷經長期發展後薪資土地上漲與環保意識抬頭的瓶頸,而對岸剛好可以提供台灣企業最需要的生產要素,加上語言相通、文字略同,因此我企業大量西移。在此種交流模式下,台灣傳統製造業獲得續命丹,但中國受益更大,出口快速增長,成為世界工廠、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反觀「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營運模式確立,固然延續經濟榮景,卻造成產業空洞化,薪資與就業停滯,分配差距擴大,勞資關係對立,成為社會動盪的根源。
此種三角貿易的依賴關係逐漸弱化台灣的經濟基本面,更由於馬政府全面傾中,乃全面轉化為政治上制台的籌碼。然而,中國也未必站穩贏面,它不但面臨權力接班的危疑震盪,經濟路上更橫亙著多道生死關卡,稍一不慎便有粉身碎骨之虞。首先是中國首富王健林提出的警告:中國房地產已經失控,甚至將成為「史上最大泡沫」。以數據相比,一九九○年日本房地產泡沫高潮時,整體房地產總值相當於GDP的二○○%,而美國在二○○六年次貸風暴前夕,此項數據約一七○%,當前的中國則已達到二五○%,可見王健林的警語絕不是危言聳聽。脫離基本面的房地產價格,不可能不崩盤,只是時間早晚的差別。而房地產泡沫一旦破滅,不僅將釀成金融危機,更可能形成社會政治動盪。
其次,中國違反市場規律大量補貼廠商,導致從鋼鐵、水泥、煤炭、Led、太陽能、面板等產能過剩,價格崩跌,全球市場變成殺戮紅海,更把通縮出口到全世界,壓抑全球經濟成長力道。中國的過剩產能幾乎打垮所有對手,卻也耗盡本身的資源,就像武俠小說中的七傷拳,損人不利己,只是同歸於盡罷了。中國雖然努力去庫存、降產能,但產業受創,市場失靈,至今仍成效不彰。尤其,產業一旦對補貼上了癮,就很難戒掉白吃午餐的習慣,不願從事研發轉型,只能慢慢等著被市場淘汰。尤有甚者,過去兩岸之間的產業轉移,如今也出現在中國與後起的新興市場之間。中國因為勞動成本增加,競爭力淪失,製造業優勢不再,不僅投資中國的外商掀起出走潮,中國企業也紛紛往外遷移。中國顯然也步上產業空洞化覆轍,日本、台灣經濟迷失的故事很快就會在中國上演。
總之,中國的政經前景步步驚險,一步錯則全盤皆輸,動搖國本,危機不下於台灣。此際台灣部分人只看到中國用「那四個字」嚇唬台灣人,卻不去探究此舉是否為外強中乾,虛張聲勢。台灣社會也未免太過脆弱,喜歡自己嚇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