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然
對研究西方藝術史的人來說,點進大都會美術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的線上館藏查詢系統是日常的一部分,身為世界頂尖的美術館,大都會除了提供詳盡的作品資料外,他們也致力於推動CC創用的服務,無償讓大眾能夠使用許多世界知名的繪畫的圖片。在設計線上查詢系統時,他們也特別有巧思,在搜尋系統的地方你可以勾選一項特別的欄目「Nazi-period provenance(納粹時期的作品來源)」【圖一】,勾選這項欄目後,大約會跳出三千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年代的文物與藝術作品,這些看起來毫無相關的作品被一項特別的理由放在一起:它們都曾在1933至1945年的歐洲被易手過,最終來到了美國紐約。
【圖一】塞尚的《聖維克多山》被大都會美術館列為「納粹時期的作品來源」的畫作之一。
Paul Cézanne, Mont Sainte-Victoire, c. 1902-6, o/c,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相信大家多少都知道德國納粹黨在歐洲曾犯下許多慘絕人寰的殘忍惡行,不論從歷史課本或是好萊塢的電影中,納粹黨對於猶太民族以及他們所謂的「不被需要的人們」(undesirable people),做了數不盡的冷酷懲處,但少有人知道納粹對於藝術作品在這段時間也做了相同的事情,而這就是本篇文章所要介紹的「納粹時期的收藏品」。
在1933-1945年期間,有無數的藝術作品以及文物在納粹黨的主導下被搶奪、偷竊,另外一種常見的情況,則是擁有藝術作品的猶太人為了要逃出納粹的掌握,只好以極為低廉的價格將作品賣出。這些被納粹搜括的作品多有三種下場:被希特勒所欣賞的作品會被帶到他的家鄉林茲(Linz),並擺放在那從來沒有建成的領導者美術館(Führermuseum)中。剩下的作品則被稱為「頹廢藝術」(Degenerate Art),包含了當時最風潮的現代作品:立體派、野獸派、德國表現主義等,它們通常不是直接被銷毀,就是被送到國際拍賣場,而這也成了現在歐美各地美術館中這些現代主義作品的來源。到了1940年納粹入侵法國之後,這樣的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可想而知,羅浮宮等大型美術館以及私人收藏家遭到了一輪搶劫,大量的作品被運出原來的所在地,雖然有些作品在戰爭過後回到了原來的家,但是有更多沒有檔案紀錄的作品仍然流落在外,而這些無法確定身分的作品,在後世的道德觀上的確也成了很大的問題。
【圖二】,維梅爾的《天文學家》。
Jan Vermeer, The Astronomer, c. 1668-1673, o/c, Louvre.
在黑克特.費里奇阿諾(Hector Feliciano)的《失落的美術館:納粹竊取最偉大藝術作品的陰謀》(The Lost Museum: The Nazi Conspiracy to Steal the World’s Greatest Works of Art)中,作者舉的第一個例子便是現在已經回到羅浮宮,由維梅爾(Jan Vermeer, 1632-1675)繪製的《天文學家》(The Astronomer)【圖二】。在希特勒眼中,維梅爾這樣代表了泛德國民族驕傲的畫家便是頂級的必收目標之一,其他納粹眼中重要的藝術家包含了出身北方的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 1606-1669)以及范艾克(Jan van Eyck, c.1390-1441)。其中范艾克的《根特祭壇畫》(Ghent Altarpiece)【圖三】就曾差點落入納粹手中,因為教堂人員知道德國人遲早會入侵他們的城市,因此特別將這件巨大的作品運往梵諦岡,途中卻聽說義大利加入了軸心國的行列,於是作品只好待在法國並不幸被納粹找到,但因為同盟國持續的空襲,這件祭壇畫被放在一座礦坑裡躲避猛烈的炮火,而在二戰後這件作品也回到了比利時的根特。
【圖三】范艾克的《根特祭壇畫》。Jan van Eyck, Ghent Altarpiece, c.1425-1432, o/p, Saint Bavo Cathedral, Ghent.
另外一個著名的例子是克林姆(Gustav Klimt, 1862-1918)《金色的女人》(全名為《艾戴爾.布洛赫-包爾的肖像一號》(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圖四】,這件原屬於猶太銀行家費迪南.布洛赫-包爾(Ferdinand Bloch-Bauer, 1864-1945)的維也納分離派作品,畫的是其妻艾戴爾(Adele Bloch-Bauer, 1881-1925)。在二戰之前,費迪南逃離了日漸危險的奧地利,而他大量的藝術收藏也就留在了維也納;費迪南死後,這件肖像畫進入了奧地利的美景宮美術館(Österreichische Galerie Belvedere),一直到多年之後費迪南的外甥女瑪麗亞.奧特曼(Maria Altmann, 1916-2011)對美景宮美術館提出抗議,質疑《艾戴爾.布洛赫-包爾的肖像》是在納粹佔領期間被偷竊的,指控館方並沒有作品的擁有權,並以法律的方式要求奧地利政府將作品的所有權還給她的家族,而這件藝術史上有名的訴訟案也在2015年被拍攝成電影《名畫的控訴》(Woman in Gold),其中便描寫了這件長達六年國際訴訟的起承轉合(順帶一提,飾演主角律師的是電影明星萊恩.雷諾斯(Ryan Reynolds))至於最後作品是否有回到瑪麗亞手上,就待大家看電影找尋答案了!
【圖四】克林姆的《金色的女人》。
Gustav Klimt, 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 1907, o/c, Neue Galerie.
可以理解的是,要確定作品是否有納粹來源問題是件困難的事情,畢竟在納粹搶奪的過程中,很少留下證據顯示這件作品被帶走,或是猶太收藏家是因為納粹入侵的關係只好轉手作品,這些少有直接證據能夠證明作品出處是一大困難,另一方面,雖然美國在戰後也積極立法,希望這些有問題的作品能夠歸還失主,但這些討論一直到更近期的時候才被人注意。
對美術館來說,唯一能夠處理,或者該說得知一件作品是否與納粹期間的文化災難有關的唯一的方法,就是研究作品的來源(provenance),這是一項對博物館與美術館來說極為重要卻又極為繁瑣的工作,我曾經聽過藝術史學者向我抱怨這項工作很煩──的確,這項研究基本上就是在研究這件作品是如何從被藝術家生產出來之後,經過市場畫廊的易手,最終來到了這間美術館中,作品來源的研究跟一般的藝術史研究(比如傳統的風格分析、圖像學,或是更新的批評理論)研究差異最大的地方,就在它把藝術作品當成一件商品、一件物品看待,而這對許多藝術史家來說並不是這麼的有趣,另一方面,面對缺少文件資料的窘境美術館幾乎是束手無策,但這並不代表這項研究不重要,因為在納粹時期的作品這個議題上,這項研究的確展示出其價值。
例如美國的大都會美術館及克里芙蘭美術館(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等館舍,都有一項「作品來源研究計畫」(Provenance Research Project),其最重要的任務便是確定館內的作品是否曾與納粹時期的文化災難有關,如果能有任何的證據能夠證明作品是在不合法的情況下離開了原來主人的手中,並找到後世的繼承人的話,大都會這樣的館舍也會積極地聯絡並把作品歸還,但這樣的計畫也證明了這項研究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以及來自各部門間的合作,而這個規模的研究計畫幾乎只有大型館設有這樣的資金與時間達到這個目標。
大都會美術館的策展人克利斯提爾.福斯(Christel Force)在接受採訪時曾經提到:作品來源的研究者就像是一個藝術偵探一般,在茫茫文件資料海當中,找尋著作品持續存在於市場以及不同收藏家手上的證據。而對台灣的藝術史學習者來說,作品來源的研究似乎是鮮為人知的項目,但期待透過本次的專題能夠讓更多喜愛藝術的讀者了解歐美(特別是美國)的藝術史研究的不同面向。
引用資料
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Nazi-Era Provenance." Accessed January 2nd, 2023. https://www.clevelandart.org/art/collections/nazi-era-provenance.
Feliciano, Hector. The Lost Museum: The Nazi Conspiracy to Steal the World’s Greatest Works of Art.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8.
Force, Christel and The Digital Editors. “Provenance Research: An Art Detective Traces the Life of Artworks." The Metropolitan of Art. Accessed January 2nd, 2023. https://www.metmuseum.org/blogs/collection-insights/2018/provenance-research-art-detective.
Karrels, Nancy. “Renewing Nazi-era provenance research efforts: case studies and recommendations." Museum Management and Curatorship 29, no. 4 (2014): 279-310.
Mallon, MacKenzie. “Discriminating Thieves: Exhibiting Nazi-Era Provenance." Curator: The Museum Journal 65, no. 1 (2021): 43-61.
The Metropolitan of Art. “Provenance Research Project." Accessed January 2nd, 2023. https://www.metmuseum.org/about-the-met/policies-and-documents/provenance-research-project.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漫遊藝術史 博物館中的納粹時期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