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魔幻拉美》胼手胝足的安地斯山騎士

厄瓜多有一群被名為「恰格拉」(chagra)的牛仔,胼手胝足,為厄瓜多寫下「安地斯山騎士」的傳奇。其實,「恰格拉」不僅是職業稱呼,更代表生活模式,象徵高地精神。

陳小雀

提到厄瓜多,直覺反應是該國因赤道穿過而得名,吸引各國觀光客到赤道線一遊,雙腳各踩在赤道線兩邊,象徵跨越兩個世界。喜歡時尚的朋友,一定知道厄瓜多是「巴拿馬帽」的故鄉,甚至擁有一頂時髦的「巴拿馬帽」;喜歡甜食的朋友,一定知道厄瓜多有「可可共和國」之美稱,生產高品質的巧克力;喜歡花藝的朋友,一定不會忽略厄瓜多這個世界重要的花卉市場,尤其每年生產的安地斯山玫瑰,為厄瓜多帶來可觀的外匯。

當然,厄瓜多還有一群被名為「恰格拉」(chagra)的牛仔,胼手胝足,從事放牧工作,為厄瓜多寫下「安地斯山騎士」的傳奇,與拉美各地牛仔齊名,並展現其獨特風情。

厄瓜多有一群被名為「恰格拉」的牛仔,胼手胝足,從事放牧工作,為厄瓜多寫下「安地斯山騎士」的傳奇,與拉美各地牛仔齊名。(ishpingotours.com)

據信,「chagra」一字源自印加官話克丘亞語的「chacra」,意思是家族一起耕種且共享收成的土地,引申為莊稼、勞務等意。在殖民時期,「恰格拉」一詞則頗具貶義,除了指莊稼漢之外,更泛指目不識丁、舉止粗鄙、品味低俗之人。在首都基多,「恰格拉」一詞亦指來城市討生活的外鄉人。如今,「恰格拉」已扭轉形象,指在厄瓜多高原上的牛仔,象徵高地精神。的確,「恰格拉」不僅是職業稱呼,更代表生活模式,與高地文化息息相關。

騎馬趕牛、圍牛是「恰格拉」最主要的工作,但為了貼補家用,他們也養雞和天竺鼠,並在有限的耕地種些玉米、馬鈴薯等雜糧。由於棲身寒冷與多雨的荒涼高原,「恰格拉」以紳士帽、圍巾、斗篷、羊毛皮褲及長靴為基本的禦寒服飾。斗篷是安地斯山區的符碼,是最佳的擋風衣物,也是最好的騎馬裝。

「恰格拉」偏好羊毛編織的條紋、或素色斗篷。此外,下半身的羊毛皮褲頗引人矚目,不僅凸顯「恰格拉」與眾不同,同時散發出安地斯山的粗獷特質。至於女士,同樣戴上紳士帽,但習慣穿著繡花上衣,以披肩代替斗篷,以長裙取代皮褲,豪邁中增添女性嬌柔。

「恰格拉」偏好羊毛編織的條紋、或素色斗篷。女士同樣戴上紳士帽,但習慣穿著繡花上衣,以披肩代替斗篷,以長裙取代皮褲,豪邁中增添女性嬌柔。(De Sagitario64 - Trabajo propio, wikimedia.org/)

與其他國家的牛仔相較之下,「恰格拉」的傳統服飾相對樸實,一如委內瑞拉牛仔「亞內諾」(llanero)、阿根廷牛仔「高卓」(gaucho)。然而,他們不似「亞內諾」以輕便衣著為主,甚至赤腳騎馬;他們也不像「高卓」,以燈籠褲穿出隨遇而安的天性;他們以一襲厚重的打扮,在在說明了與惡劣環境共生共存的堅毅性格。

「恰格拉」相當重視家庭生活,男人是一家之主,女人除了養兒育女之外,也分擔部分工作。既然「恰格拉」也是一種生活模式,無論男女,自幼便向父母學習馬術及放牧等技能,讓這高地文化代代相傳。

每年七月的第三個星期六,各地的「恰格拉」會穿戴傳統服飾,匯集到基多附近的小鎮馬查奇(Machachi),參加「恰格拉遊行」(paseo del chagra)盛會。

每年七月的第三個星期六,各地的「恰格拉」會穿戴傳統服飾,匯集到基多附近的小鎮馬查奇,參加「恰格拉遊行」盛會。(Paúl Rivas/ EL COMERCIO)

「恰格拉遊行」乃當地豐年慶典的其中一項活動,可追溯至1877年。那年,科托帕希(Cotopaxi)火山爆發,居民十分驚恐,於是請求本堂神父將基督聖像放置在科托帕希的山麓,希望藉此鎮壓岩漿再度噴發。牛仔騎馬四處找尋倖存的牲畜,以及護送基督聖像到山麓的景象,演變成爾後的「恰格拉遊行」。年復一年,牛仔藉「恰格拉遊行」遙想當年的景況,而這項傳統在百餘年後,淬鍊成厄瓜多最具地方色彩的習俗,厄瓜多政府因而於2018年宣布,將之列入該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恰格拉遊行」盛會尚包括:戶外彌撒、賽馬、圍牛、鬥牛、騎術表演、套索競賽等,再加上歌舞與美食的助興,熱鬧非凡,為馬查奇這個小鎮帶來觀光收益。

自拓殖時期起,「恰格拉」即以高原為家,「安地斯山騎士」並非浪得虛名,躍馬穿梭在險峻的山巔,探索每寸土地的祕密,耕耘出多采多姿的山區牛仔文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