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農業二三事》今天不談農食!

身為一個都市消費個體,我們是否認真想過,對於我們每天餐桌上所食的食物、食品、食材,我們有多少的認識?我們該自問,是否曾經走到農村田間,去親身看看,稻米的生長、畜禽的飼養、網室蔬果的栽種、沿海養殖漁業的興衰……,大家應該深思,我們是否該建立一套符合自我實踐過程的農、食體系?

焦鈞

網路無遠弗屆的滲透,即時訊息傳播不再有守門人把關,各式各樣的網路傳言,徹底顛覆了原本的認知體系;農、食-從產地到餐桌。這兩大領域,連結依存度愈高,受到網民訊息轉貼的散播力愈強,一如病毒侵入無堅不摧!但民眾是否自問對於農、食的認識有多少?在龐雜訊息量的背後,是不是有更多基本觀念,需要社會大眾再認識?農、食的現代性意義到底是甚麼,恐怕得好好釐清才行!

安全至上,從產地到餐桌,建構了現代主義對資本主義消費型態下農業生產的路線之辯;回歸二戰結束後美國、歐洲乃至日本的高速經濟發展衍生的環境失衡,到自由主義全球化對各國農業保護主義的衝擊,為追求人類安全無虞的飲食環境並得以永續生產的目標,提供了厚實的理論與現實基礎。

但,世界並非如此完美理想:氣候變遷、人口分布不均、城鄉發展失衡等導致農地大量流失與從農人口的銳減,加上跨國企業從種苗到農藥的農作物生產鏈壟斷,各國農業主權的逐漸喪失,追求農、食安全一體化的理想,被複雜的國際關係與大國政治所宰制。

安全至上,從產地到餐桌,建構了現代主義對資本主義消費型態下農業生產的路線之辯。(Bitcoin News)

尋求農業生產模式的差異化,不敵跨國資本主義的大軍入境;企業化經營模式的背後,所需的社會無形成本支出又在哪裡?農作物、農產品穩定生產的背後,就是企業化經營;但,企業化經營豈是個體小農、青農可以輕易達成的標竿?這永遠是個兩難!青農返鄉與大型農企業,如何共生共存? 這樣的問題,在台灣這樣一個農地結構嚴重破碎化的島嶼,特別明顯!這樣的辯證背後,還有:不重視人口出生率世界第一低又沒有配套的農村補充勞動力補充使得農村人力嚴重老化、錯誤的教改政策讓技職體系(農校、農專的消失)崩解使得年輕專業從農人口出現嚴重斷層、缺乏完整的農情統計數據使得政策自下而上的擬定過程中出現盲點……如果這些上層的「根本性結構因素」不解決,豈能期望民眾對農業問題得到真正的認識,相對的,整個社會對農業的關注永遠只會停留在小圈子的「左翼文青路線」話語權爭奪,而讓農業議題進一步失焦。

這樣的辯證,其實仍潛藏了一個交集,就是對食品安全的追求;或者說,對產品品質的要求。畢竟,這是資本主義運作的根本法則。多數農產品價格終究回歸市場供需法則,有賣相、就代表有品質;有品質,就能在市場賣到高價。但,賣相好不等於安全,這道理很多人都懂;到了市場,卻也都忘得飛快。於是乎,農家在自家後院,種植了給自己吃的蔬菜,因為他們都知道「台北人毒不死!」灑了農藥的蔬果,那些是要賣到台北用!都市消費者可以怪罪農民嗎?

多數農產品價格終究回歸市場供需法則,有賣相、就代表有品質;有品質,就能在市場賣到高價。(portalexport.wordpress.com/)

農藥使用(或藥物使用),一直是農業生產的一個灰色地帶;農藥行主宰田間的作物的生死、藥廠業務決定了牲畜建康的未來,政府設下重重關卡把關,均不敵消費意識的欠缺與薄弱,以及前面所述的網路流言對農食體系的斲傷。

身為一個都市消費個體,我們是否認真想過,對於我們每天餐桌上所食的食物、食品、食材,我們有多少的認識?我們該自問,是否曾經走到農村田間,去親身看看,稻米的生長、畜禽的飼養、網室蔬果的栽種、沿海養殖漁業的興衰……,大家應該深思,我們是否該建立一套符合自我實踐過程的農、食體系?

因為上述種種關於農業發展的對立矛盾與辯證,現代人不應該只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而是要學習易位思考,想想身在農村的農民他們所扮演的角色,之於這個社會的積極性意義。之後,整個社會才有機會去進行國家農業戰略方向的辯證,建構屬於自己特色/差異化的農業發展道路。

如果,社會集體缺乏對農、食的現在性認識,行政體系再多的作為,終究只是聊備一格;農、食的共同交集:安全,在根源性問題無共識前提下,個體農民與消費者,只能無奈面對各說各話的「網路食安規則」而惶惶不可終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