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電影慢慢聊》我不是潘金蓮:我就是主旋律

在《我不是潘金蓮》中馮小剛用一個鄉下女人的悲劇,笑罵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男人),不僅讓觀眾看得暢快,還讓中共當局看完之餘,忍不住咀嚼片尾箴言「不對老百姓負責,就是對上級的最不負責」耐人尋味之處,可說是既對老百姓負責,也沒有負了國家,所有人皆大歡喜。

鄭秉泓

鄧小平說:「一切宣揚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電影。」

早期的中國主旋律電影,雖以重現關鍵革命歷史時刻或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傳記為主,但偶有貼近常民每日生活的小品故事,然無論題材為何,重點在於如何透過戲劇形式來弘揚政府「認可」的國家意識形態。

時代逐漸改變,主旋律電影也開始進化、升級,它不盡然是集權國家的專有名詞,它也可以與商業電影結合,有時是用充滿溫度的戲劇和角色去包裝八股僵化的國家政策,有時則是以文化和生活的細節去柔化硬梆梆的意識教條,傳播、確立國家路線雖然是它的目的,但那只是其一,贏取多數觀眾共鳴並從高額票房收入中獲利,才是新時代主旋律電影的終極目標。

有樣板的主旋律電影,自然也有深具啟發性和批判性的主旋律電影,而馮小剛的作品,顯然是屬於後者。

馮小剛在1980年代中期以電視台美術設計起家,透過葛優的介紹開始編寫電影劇本,稍後與「痞子作家」王朔合編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而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

馮小剛(圖)在1980年代中期以電視台美術設計起家,透過葛優的介紹開始編寫電影劇本,稍後與「痞子作家」王朔合編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而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資料照,記者宋志雄攝)

1994年,王朔與馮小剛創立「好夢影視策劃公司」,創業作是馮小剛執導、劉震雲親自綜合自己兩部中篇小說《單位》、《一地雞毛》而成的10集電視劇《一地雞毛》,之後,馮小剛與王朔各自執導的首部電影《永失我愛》、《冤家父子(又名:我是你爸爸)》相繼問世。《永失我愛》改編自王朔的同名原著小說,劇本亦與王朔合編,而馮小剛則是投桃報李在《我是你爸爸》中粉墨登場擔綱男主角,可惜這麼密切的夥伴關係終究在經濟因素等多重干擾之下悄然流逝,2000年的《一聲嘆息》竟成為兩人合作的句點。

「好夢影視策劃公司」原先立意根紮底層中國,瞄準當代常民生活,冷眼觀察所謂「凡人大事」遂行一針見血的批判。然而,一連《月亮背面》、《過著狼狽不堪的生活》皆無法得到官方認可而遭「槍斃」(前者未能通過審查,後者則開拍十天即因劇本有違社會公認道德標準遭電影局關切要求改寫而停拍),獲得盧卡諾金豹獎加持的《我是你爸爸》更是遭禁多年才終以《冤家父子》之名獲准發行DVD。一連串的官方律令壓力,逼使「好夢公司」歇業,王朔遠走美國,馮小剛的反叛基因也被迫轉了個彎,不學張元正面衝撞中國電檢制度,改以「主旋律喜劇」形式偷渡自己的作者意識。

於是,取材當年被擱置的拍片計畫《好夢獻給你》的核心雛型(改編自王朔小說《你不是一個俗人》),影片開場由葛優旁白「我叫姚遠,現年38歲,未婚。人品四六開,優點六,缺點四,是個沒戲演的演員。1997年的夏天,我和在家閒著的副導演周北雁、道具員梁子、編劇錢康合夥填補了一項服務行業的空白,名曰『好夢一日遊』,就是讓消費者過一天夢想成真的日子。目前剛剛起步,正處在試營業階段。」的《甲方乙方》正式登場,這部小品串連結構的喜劇拍攝成本約人民幣六百萬,最後坐收三千六百萬票房,從此確立了「賀歲片」在中國市場的份量。

《甲方乙方》這部小品成本約人民幣六百萬,最後坐收三千六百萬票房,從此確立了「賀歲片」在中國市場的份量。(圖:網路)

《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一連三部賀歲片,可稱之為奠定馮小剛庶民導演地位的「人情三部曲」,身兼三部片男主角的葛優宛如馮小剛銀幕上的自我投射,其貌不揚的長相卻散發出一種難以抗拒、無以名狀的草根性感。事實上,馮小剛的電影最迷人之處,正在於他與葛優總能在高密度的珠璣對話中,營造出一股「庶民階級無賴的魅力」。

葛優在馮小剛的電影裡總是保持著相近的人格特質,他有時一派猥瑣,有時玩世不恭,有時耿直憨厚,有時灑脫自若,有時溫和卻又有所保留,整體而言就是貌似油腔滑調,實則淘氣而非真壞,內在尤其死心眼得緊,有所妥協中又有所堅持的單身(或是離異)中年男子。即便是改編莎劇《哈姆雷特》的《夜宴》,馮小剛也硬要將耍嘴皮子的「馮式對話」寫進劇本裡,成就一個不倫不類的搞笑大反派厲帝,說到底,馮小剛一貫的作者意識,仍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歷經《大腕》、《手機》、《天下無賊》、兩集《非誠勿擾》及《私人訂製》等不同喜劇小品以及《夜宴》、《集結號》、《唐山大地震》、《一四九二》等大格局時代史詩的多方嘗試,2016年的《我不是潘金蓮》重返馮小剛起家的「人情」老路,不僅讓范冰冰在聖賽巴斯蒂安影展封后、影片也在多倫多影展、聖賽巴斯蒂安影展、亞洲電影大獎相繼獲得肯定,同時還為馮小剛自己贏來第三座金馬獎(前兩座分別是以《天下無賊》贏得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在管虎執導的《老炮兒》中演出贏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可說是馮小剛近年事業高峰。

《我不是潘金蓮》是馮小剛第四度(前三次分別是電視劇《一地雞毛》和電影《手機》、《一九四二》)改編劉震雲的小說,故事描述江西南部農村婦女李雪蓮想方設法要地方法院認證自己和丈夫秦玉河的離婚是假的(當初之所以辦離婚是為了可以在丈夫工作單位分房),偏偏就法律層面來說,兩人離婚當時縱使心照不宣,法律依舊產生效力,所以成了真離婚。然而,李雪蓮卻發現丈夫早已在愛情上背叛了她,離婚後竟跟另個女子結婚,還住在辦理假離婚之後從單位所分到的房子裡,她決定從法官、縣長一路找到市長申冤,希望法院能為她作主,判定之前的離婚是假的,先恢復她和秦玉河的夫妻關係,接著她再跟這個無情無義的男人辦理「真的」離婚。

《我不是潘金蓮》是馮小剛第四度改編劉震雲的小說,所拍攝的作品。(圖:截自youtube)

李雪蓮的想法很直接簡單,但是一路求助無門,每個人對於她的情況都表示理解,卻又表達無可奈何愛莫能助。片中每個願意幫助李雪蓮的人,都帶著自己的盤算,所以這是一部沒有絕對的惡也沒有完全的善的電影,在層層的盤算背後,最後所要講的,不只是中華民族的性別偏見、階級陋習和官僚問題,也不只是虛幻的「感同身受」四個字,馮小剛真正要呵護的,其實是中華民族某種想不開的死心眼兒。

西方向來對於「來自中國農村的死心眼兒」非常感興趣,《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圖雅的婚事》裡頭的女性角色,多少因為展現了各式各樣死心眼兒的奇觀而在各大國際影展掄元。

馮小剛不讓張藝謀和王全安專美於前,說實話他比以上兩位更會拿捏那股死心眼兒,而且他拍的還是男人,葛優即是扮演這類死心眼角色的當然人選,葛優的演繹通常相當討喜,唯獨《夜宴》裡的厲帝例外;張涵予在《集結號》裡的谷子地,堪稱「馮式死心眼」之最,死心眼到震撼兩岸觀眾心房,因此拿了座金馬獎。至於馮小剛的愛妻徐帆,拿到了他電影中少數死心眼的女性角色,沒想到耗盡氣力扮演《唐山大地震》裡一心想找到女兒的死心眼母親,最後卻輸給宿敵呂麗萍所扮演望子成龍的苦命母親,這成了馮小剛的心中刺,直到在金馬獎連兩年拿下影帝和最佳導演獎,那根刺才總算拔了出來。

我以為《我不是潘金蓮》裡被笑稱是潘金蓮、小白菜和竇娥「三位一體」又如白娘子那般修煉成精的李雪蓮,那份無論如何不願「被和諧(河蟹)」的死心眼兒,那份讓一群婆媽怕事的男人聯手也擋不住的悍與拗,活脫是為了愛人同志徐帆特別訂製的角色。所以我有點納悶,怎麼這回非要把這角色交給范冰冰來演,她之於李雪蓮不僅僅是太漂亮的問題,她畢竟演得也太刻意了不是?況且,馮小剛找來一群可以得「最佳整體演出」的實力派男星,以眾星拱月的策略共同鋪陳出李雪蓮的越級上訪之路,加上那時圓時方最後才出現寬銀幕的畫幅巧思搶盡銀幕風采,最後誰還管范冰冰在片中如何洗淨鉛華呢?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沒有絕對的惡也沒有完全的善的電影。電影最後所要講的,不只是中華民族的性別偏見、階級陋習和官僚問題,也不只是虛幻的「感同身受」,而是中華民族某種想不開的死心眼兒。(圖:網路)

如果說扎維耶多藍在《親愛媽咪》用了正方形銀幕搭配靈光乍現的寬銀幕,讓角色和場景以及攝影師的景框形成一種飽滿到逼近張牙舞爪的拉扯,可謂重新定義了智慧型手機最大化時代的電影銀幕比例;那麼馮小剛在《我不是潘金蓮》用說書形式貫穿圓形、方形、寬銀幕三種畫幅來講李雪蓮的故事,它的攝影機運動和場面調度在圓形畫幅代表人情、方形畫幅代表規矩和法治這樣的表面含意之外,還有透露出什麼樣的導演思維?對我來說,馮小剛一直是個小聰明多過創造性的導演,所謂的方圓之間代表由人情社會到法治社會的轉變,頻頻轉換的畫幅無論象徵著諷刺抑或感嘆,說穿了是瞬間驚喜多過創意靈光,放棄方圓、全片單用寬銀幕來呈現,其實也不至於失分。

但我又忍不住猜想,也許馮小剛就是太聰明了,他明知此等畫幅變換是淺薄的噱頭,但用了必然引發討論,可以藉此沖淡片中某些可能挑動政治敏感神經的爭議部份。所以,他把畫幅變換當作一種策略性的包裝,在剝除這張包裝紙之後,讓我們可以看到一部兼容黑色幽默與感傷情懷的悲喜劇,一部看似勇敢無畏充滿自省,然則又安全地停留在白線以內,隱隱透過「人情」這兩個字,既批判了主旋律,省思了主旋律,同時也潤飾了主旋律,肯定了主旋律的微妙作品。

馮小剛用一個鄉下女人的悲劇,笑罵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男人),不僅讓觀眾看得暢快,還讓中共當局看完之餘,忍不住咀嚼片尾箴言「不對老百姓負責,就是對上級的最不負責」耐人尋味之處,可說是既對老百姓負責,也沒有負了國家,所有人皆大歡喜。

所以誰說主旋律非得歌功頌德,當今這個世道,先機巧地從批判和自省著手,最後回歸主旋律宣揚真善美安全坐收,這才是王道不是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