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建發/健行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
隨著菲律賓提請的南海仲裁案結果的即將出爐,最近南海再添詭譎多變的氣氛。未來如何善了,令人難以捉摸。面對菲案,中國的策略是「不接受、不參與,以及不執行最終裁決」。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講得露骨:「就算菲律賓勝訴,中國如不執行,菲律賓如何制裁中國?中菲關係惡化傷到的是菲律賓。」中國擺爛的態度明確,但卻不能忽略其積極運作外交關係的作為。目前除了俄羅斯、印度、波蘭等近十個國家外,令人尷尬的是,東協大家庭成員中的汶萊、柬埔寨與寮國竟被買通而對中國的處理和應對表示理解與認可。
面對中國將手伸入東協大家庭的舉措,平時長袖善舞、姿態柔軟的新加坡做了有理、有力、有節的表態。今(2016)年4月25日,新加坡巡迴大使、東協前秘書長王景榮在印尼一場論壇上,極不尋常地批判:「由中國外長來宣布柬埔寨和寮國兩個非聲索國決定它們不會做這個那個,在我看來,像在干涉東協內部事務。」
東協前秘書長王景榮在印尼一場論壇上,極不尋常地批判:「由中國外長來宣布柬埔寨和寮國兩個非聲索國決定它們不會做這個那個,在我看來,像在干涉東協內部事務。」(圖:網路)
乍看之下,新加坡是站在中國的對立面。然而,王景榮的另一句話卻值得細嚼,他說:「新加坡作為『東協-中國』關係的現任協調國,將盡一切努力維持東協的立場」;「我們會盡力確保無論我們東協做些什麽,我們都會在商定的範圍內工作。」;「新加坡與中國的關係很堅固,希望這有助於新加坡向相關各方施展較有說服力的影響。」
原來,新加坡只不過是據理地表達「現實主義外交」的一貫立場。不管南海爭議最終如何,新加坡拒斥中國介入東協內部事務的嚴正表態,是毫不含糊的。
回顧過去這兩年來新加坡的一些外交作為,我們很明顯地看到這種利益至上而高度冷靜的外交理念與作為的神韻。2015年10月3日,為慶祝新中建交25週年,新加坡向中國發賀函,重申新中兩國的極好關係,並表示願意在這穩固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與擴展兩國之間的協作。11月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加坡進行為期兩天的國是訪問。與早前9月3日北京高調紀念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閱兵大典,新加坡只派已退休5年的前副總理黄根成代表參加的冷淡情景相對照,新中關係是有很顯著的提升。
然而,12月7日,情勢急轉,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Ng Eng Hen)卻與美國國防部長卡特(Ash Carter)在五角大廈發表聯合聲明,為擴大兩國在國防防務合作上簽了新協定。黃永宏並對美國首次派遣偵察機到新加坡部署一事表示歡迎。這是美國首次在新加坡所部署P-8「海神」(P-8 Poseidon)反潛偵察機,其目的在於對中國日益獨斷的軍事擴張,做出反應。美國的軍事姿態如此明顯,但新加坡卻一點也不避諱。
去年12月,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與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左)在五角大廈發表聯合聲明,為擴大兩國在國防防務合作上簽了新協定。(AP)
除此之外,近幾年來,新加坡為擴大其在海上交通線的特殊位置、發揮其擴大區域利益交集的優勢地位,積極於提升「印度-日本-東協」三者間所建構的海上夥伴關係。這個三角網絡所為何來,自然是脫離不了中國海上崛起的干係。而印日兩國在此區軍事合作的強化,除了直接嘉惠東協國家,也幫忙美國分攤了它在此區的安全負擔,自然也是美國所樂見的。印度在前總理辛格(Manmohan Singh)時期便很積極地開展此事。到了新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上台,「向東行動政策」(Act East Policy)更將印度與日本的海上連結視為重要的構成部分。
面對中國在太平洋與印度洋的積極擴張,印度與日本共同的戰略利益快速地促成了印日關係的強化。而為了完足此戰略內涵,不可避免地,東南亞成為印日共同利益交集的戰略落腳處。沒有東協會員國的參與,印日在東南亞的夥伴關係不可能有好的進展。而面對日升的中國軍事威脅,對大家來說,這是魚幫水,水幫魚的事。自然,新加坡成為關鍵的節點。
印度總理莫迪上台後的「向東行動政策」將印度與日本的海上連結視為重要的構成部分。(Bloomberg)
不可諱言地,在「印度-日本-東協」網絡中,新加坡居於策略性的節點地位。
不過,新加坡固積極於此,卻一直堅持「只參與合作,卻不結盟」的一貫立場。基於新加坡傳統上與中國在外交、經濟與社會文化的緊密連帶,新加坡不想清楚選邊,更想做的是,扮演協助亞洲三強(印、日、中)合作與信心建立上穿針引線的工作。新加坡希望保持彈性遊走,左右逢源的空間。
務實的新加坡認為,崛起的中國已是個既成的事實,不須迴避,也無法迴避,毋寧要積極面對。新加坡雖然不是南海島嶼聲索國,在南海卻有很重大的利益。新加坡是對外開放的經濟體,很仰賴海上貿易,天生對區域外交關係的波動很敏感。
美中衝突所導致兩大經濟關係的下降都會對新加坡產生很大的傷害。這方面新加坡很在意。也因此,新加坡並不想在諸強間選邊。(AP)
美中衝突所導致兩大經濟關係的下降都會對新加坡產生很大的傷害。這方面新加坡很在意。也因此,新加坡並不想在諸強間選邊;新加坡不想選邊,只想儘量小心翼翼地求取平衡。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便曾坦率地表示,作為小國,新加坡不想因為大國競爭而遭擠壓,同時,新加坡也不覺得需要選邊。新加坡更想努力的是,如何讓中國的影響力成為區域穩定與發展的正面力量。
由上述南海複雜多變的國際關係看,新加坡想善用其特有的稟賦與位置,發揮其槓桿作用的外交企圖相當明確。未來,民進黨政府上台後,可以想見中國對台灣的外交打壓與封鎖會更嚴密。因此,當台灣在思考其與新加坡的關係時,恐不能只從台新雙邊角度出發,而是思考台灣的作為是否符於「美-日-印-東協」的戰略共利,並如何藉這把大傘遮蔽來自中國可能的騷擾或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