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超A評論》路地裏的小確幸:B級、美食與孤獨

曾幾何時,城市後巷的路地裏美食承載了都會男女的心靈療癒,也成為引人注目的後現代政經現象,透過路地裏美食的出現與展演,我們知道在城市邊緣仍然存在一方逃離的空間,只要有心,我們都能當一個帶著公事包踏入熱炒店的五郎。

王文岳/中央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井之頭五郎的台灣之旅

日前,日本知名深夜節目《孤獨的美食家》(孤独のグルメ)來台拍攝,劇組在台北與宜蘭取景,節目播出之後,主角人物井之頭五郎光顧的餐廳也成為新聞報導的焦點,成為媒體現象。

《孤獨的美食家》是東京電視台在午夜播放的美食劇,由漫畫家久住昌之的同名漫畫改編。主角井之頭五郎由知名演員松重豐主演,第一季在2012年播映。內容描述一位名為井之頭五郎進口家具雜貨商,單身往來各地洽談商務,在工作的空檔,品嚐日本各地美食。國興衛視在台播放之時,將劇名改「美食不孤單」,希望引起觀眾的共鳴。

日本知名深夜節目《孤獨的美食家》來台拍攝,劇組在台北與宜蘭取景,節目播出之後,主角人物井之頭五郎光顧的餐廳也成為新聞報導的焦點,成為媒體現象。(圖:東京電視台官網)

「孤獨的美食家」每集約半小時,重頭戲完全是井之頭五郎的平價美食大冒險。井之頭五郎會先觀察食堂的擺設、菜單的組成與客人之間的互動以後決定食堂,入內以後隨心境來決定午餐的料理組合。食用的過程中,井之頭五郎務求全心投入,享受當下,頗有禪定的意味。觀眾在觀看過程中,不只被井之頭五郎撩撥食慾,也在井之頭五郎飽足之後的滿意表情中獲得無比的心靈療癒。結果,這部原來只準備製播一季的企畫竟大受好評,欲罷不能;不但於今年推出第五季,並且躍上國際,中國找來趙文瑄主演,讓五郎的美食之旅,在中國大陸延續下去。

中國版的《孤獨的美食家》找來趙文瑄詮釋主角五郎。(網路)

路地裏:B級、美食、與孤獨

《孤獨的美食家》大受歡迎並非偶然,在全球城市發展過程裡,都會男女都要面臨城市中的孤獨、寂寞與疏離,人們不再嚮往大街上光鮮霓虹襯托的富麗堂皇;隱入後巷,偷得水泥叢林夾縫裡的一方,才是當下的小天堂。在這樣的情感需求下,強調建築之間由狹窄巷弄所構築的飲食空間,正在日本以「路地裏美食」(路地裏グルメ)之名獲得大眾的共鳴,人們在一日過勞的工作之後對於美食街區的整齊統一興趣大減,他們走入後巷的實力小店,在略顯侷促的飲食空間裡,享受有距離自在。

都會男女面臨城市中的孤獨、寂寞與疏離,不再嚮往大街上光鮮霓虹襯托的富麗堂皇;隱入後巷,偷得水泥叢林夾縫裡的一方,才是當下的小天堂。圖為《深夜食堂》電影海報。(天馬行空)

「路地裏」畢竟是一個難定精確捉摸的新興概念,也是一種新的語義叢結。

「路地裏」強調一種次級、鬆散、社區、自然形成的有機感。人們在後巷小店不但可能與老闆透過機遇的言語交換併發午夜的靈光,也有可能與其他來店客的互動而出現意外的邂逅。「路地裏」不但隱含一種後現代主義對於主流統一的挑戰,同時也營造一個城市資本主義中的逃難空間,提供都會男女心靈上的溫暖。因此,五郎在城市裡的美食探險是短暫的、隨意的、孤獨的,在路地裏享用B級美食的過程中,五郎重新得力。這個過程是平和與療癒的,對於城市資本主義的同質性暴力感到不滿的都會男女,不會因為片刻的精神耽溺而破壞整體行程,更可私密地透過點評主廚與店內客戶的互動,獲得超然於俗世的精神滿足。

「路地裏」不但隱含一種後現代主義對於主流統一的挑戰,同時也營造一個城市資本主義中的逃難空間,提供都會男女心靈上的溫暖。(圖為深夜食堂劇照,天馬行空)

這種新興城市發展所產生的社會需求,已為敏銳的觀察家知悉。較有遠見的城市治理已不再倡議透過大規模都市計畫來推動觀光夜市或美食街區。取而代之的是透過「地方營造」(place-making),活化路地裏的文化意向,甚至透過某種符碼的創造,使無名的後巷產生文化上的意義,轉化原本屬於城市低層的生活地景;這種轉化甚至有可能在大街後緣產生新的政經價值,重構新的消費現象。

日本作家平川克美寫了《路地裏的資本主義》作品,對於全球貨幣資本主義所造成的青年貧窮、所得落差、社會解構等現象提出批判。他認為當前日本資本主義的問題,乃在追尋英美經濟發展模式,墮入大量製造、大量消費與大量廢棄的惡性循環。這個世界各地均在複製的現象,平川克美主倡議一種「路地裏視角」,呼籲讀者欣賞路地裏的多樣性、差異性與公共性所產生的美感,重新召喚日本人來思考經濟對於自身應具有的意義。他也妙喻地說道,路地裏的大眾澡堂「錢湯」,不也是提供社群建立的起點,日本或許也得在現代全球資本主義之下,透過路地裏經濟來重建公共性。

路地裏的浮光略影:孤獨的美食家與深夜食堂

路地裏美食對於作家思想的啟發,也漫延到戲劇創作;製作單位不但請原作者親赴取材食堂講說創作的初衷,甚至進一步製播「即使迷路也想去的路地裏名店」(迷っても行きたい!!路地裏の名店),進一步催化路地裏美食經濟。此外,還有諸多不同類型的題材,展演「路地裏美食」的魅力。《深夜食堂》就是箇中翹楚,這部由日本漫畫家安倍夜郎創作的作品,在2009年時改編為電視劇,主角是是由小林薰主演的神秘老闆,食堂由每天深夜12點開始營業,直至清晨7點。菜單並不複雜,但老闆也常應食客帶上門的食材即席做出料理。

深夜食堂雖然營業的時間很晚,但卻人氣鼎盛。主因就在於這間位在路地裏的食堂匯集了三教九流的食客,有黑社會老大、有失意的女歌手、有孤身前來東京奮鬥的年輕人、有同性戀酒吧老闆,這些宛如城市邊緣人的食客雖然身分各異,但透過食物的串連與故事的分享,食客在每夜的美食時尋找到城市難得的人情味,撫慰了每個受傷的心靈。

日本漫畫家安倍夜郎創作的作品在《深夜食堂》並在2009年改編為電視劇,是演繹路地裏美食的箇中翹楚。(http://www.oyag.com/)

路地裏跨國性

路地裏美食不只形塑了新的文化現象,在全球影視流動的傳播下,也存在跨境再現的可能性。《孤獨的美食家》的拍攝劇組在台灣地方政府的邀請與贊助之下,跨海來台拍攝,帶有海外宣傳與促進觀光的意味。而對岸也嘗試將《孤獨的美食家》給在地化,透過五郎在台灣的美食巡訪,帶領中國大陸觀眾認識台灣。至於更為知名的《深夜食堂》,除了在日本推出電影版以外,在韓國與中國大陸也分別推出改編的版本。韓國透過韓式餐廳的老闆來重現深夜食堂的橋段,而中國大陸的製播單位更將深夜食堂改編為《午夜計程車》,透過計程車司機的午夜奇遇來展現上海的路地裏人情。

《深夜食堂》除了在日本推出電影版以外,在韓國與中國大陸也分別推出改編的版本。韓國透過韓式餐廳的老闆來重現深夜食堂的橋段。(SBS官網)

曾幾何時,城市後巷的路地裏美食承載了都會男女的心靈療癒,也成為引人注目的後現代政經現象,透過路地裏美食的出現與展演,我們知道在城市邊緣仍然存在一方逃離的空間,只要有心,我們都能當一個帶著公事包踏入熱炒店的五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