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超A評論》戰爭尚未結束:離散家族、《國際市場》與韓國的終戰記憶

「韓戰」對韓國而言是個很大的傷害,國家被一切為二,數以萬計家族離散。對於這段過去的記憶,至今仍是許多人心裡深深的傷痛、以及無法說出口的禁忌。為了活下去,韓國人不敢回首,只能拼命地往前衝,把南韓建設為現在光鮮亮麗的樣貌,逐漸成為一個在國際社會上有影響力、受到重視的國家。

何撒娜/東吳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韓國電影《國際市場》(Ode to my father)電影海報。(http://koreabizwire.com/)

今年是終戰七十週年,也是韓國「光復」七十週年。但是,對韓國人來說,戰爭尚未結束。

曾有一次,我與幾位首爾大學的研究生們一起到校外餐廳吃飯聊天。我們吃著烤五花肉、喝著啤酒,大家聊得很盡興。吃著喝著聊著,坐在我身旁的一個男生,突然若有所思了起來。我忘了那時本來談著甚麼樣的話題,然後那個朋友開始說起了家族之間的故事。他說,從小到大,他的家族之間非常不和睦,他的祖父母、父親、伯伯叔叔姑姑們,老是用刻薄冷淡的方式相處互動。他過去總是懷疑著,為甚麼別人的家族可以看起來這麼和睦,自己的家族卻似乎彼此憎恨著對方,不曾感受過家族之間的溫暖。直到進了人類學研究所,他開始有機會學習從別的角度思索自己的家族。

他的家族,是在625戰爭(也稱為韓戰)時期,從北方逃難到南方。在倉惶失措的逃難過程中,家族失去了所有的一切,一無所有的在南方從頭開始,其中,也有一些家人來不及逃難,從此留在北方斷了音訊,生死兩茫茫。從小長大的過程裡,過去在北方的生活記憶在家族裡是個禁忌,從沒人敢提起。讀了人類學研究所之後,他開始體悟到,也許是那段悲慘的戰爭記憶從未過去,成為了家族深深的傷痛,也持續地影響了他們一直以來的生活。那無法提起的記憶傷痛、無法返鄉的悲哀、以及家人永別的痛苦,使得家人之間至今仍無法溫柔地彼此對待。戰爭帶來的痛苦,也因此傳遞影響到了未曾經歷過戰爭的下一代。

他的故事不是唯一

另一位摯友,是一位平日為人謹慎內斂的大學教授,每年的顯忠日都會到國立顯忠院獻花,因為他的外祖父就是在韓戰中身亡的。丈夫戰死沙場,年輕的母親獨力撫養年幼子女,家族裡也有一些不為外人知的問題。我曾無心地問起戰爭那時的情形以及後來家族的狀況,摯友只淡淡地回了一句,「這是個悲傷的故事,請不要再過問」。今年一月我去了一趟韓國,與這位朋友一起去看了當時正在上映的韓國電影《國際市場》。看著看著,未曾經歷過戰爭的朋友始終淚流滿面,因為電影中講到的韓國戰爭、以及家人生離死別的慘況,也同樣地發生在他自己的家族裡。

《國際市場》劇照。(IMDB)

左邊是電影《國際市場》的海報,寫著「那時刻、那時節,堅強地活過來的我們的故事」(IMDB)。右邊是觀光客們在電影拍攝場景前拍攝留影。(作者提供)

韓戰(又稱為625戰爭,發生在1950年6月25日),是發生在韓半島上的戰爭,許多國家以參戰以及提供援助的方式支持南北雙方,不同程度地捲入了此戰。參戰的國家包括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部隊各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提供援助的國家包括聯合國成員國、蘇聯及其盟國。韓戰起源於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南北韓的分治,以及冷戰初期所形成的緊張國際形勢,是冷戰開始後的第一場大規模「熱戰」。

1945年8月,蘇聯對日宣戰,並隨後根據與美國的協議以北緯38度線為界雙方分別占領朝鮮半島,1948年南北兩占領區內分別成立了兩個政府。北韓在蘇聯和中國的支持下,在1950年6月25日入侵南韓。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時,雙方在板門店簽署了停戰協定,在北緯三八線附近設立非軍事區。由於參戰雙方簽署的是停戰協定而非和平條約,因此從法理上來講,這場戰爭尚未結束。

2014年12月17日在韓國上映的電影《國際市場》,講的就是從這段悲傷的戰爭開始的故事。

國際市場是釜山規模最大的傳統市場,歷史相當悠久。二戰之後,人們開始在國際市場一帶交易買賣物品,久而久之形成了市場。戰後美軍的軍用物資和由釜山港流入的各種舶來品,都是透過國際市場流通到整個韓國,因此國際市場曾是韓國數一數二的大型綜合市場。

電影《國際市場》講的故事從韓戰開始。1950年,在大雪紛飛的12月隆冬,原來住在北韓咸鏡道的少年尹德秀,在著名的興南港大撤退(1950.12.23)中,隨同父母登上美軍第七軍團的救援船。當時的美軍梅瑞迪斯‧維多利亞號,丟棄了船上原有的武器裝備,搭救了一萬四千多名的韓國難民。在慌亂的逃難人潮中,父親與妹妹卻失散了,從此開始漫長的生離死別歲月。

電影中興南大撤退的劇照。(m.munhwanews.com)

網路上關於興南大撤退的韓國漫畫。(截自網路)

戰火雖然停息,韓半島則一分為二,飽受炮火荼毒的北方故鄉遙不可及。長大之後,代替父親成為家長的德秀努力賺錢,為了籌備弟弟妹妹的學費,他和童年好友前往西德當起了礦工。萬里家國,鄉愁如縷,孤獨的德秀偶然邂逅在德國念護士專業的韓國女孩英子,從此黑若煤炭的生活照進了燦爛光芒。快樂的時光與死亡的磨難如影隨形,在經歷了生死考驗之後,德秀回到朝思暮想的家鄉,並與英子結為連理。漫長而坎坷的人生路,大家相伴一起艱難前行。

這部電影號稱為韓版的《阿甘正傳》,雖然顯得有些流水帳和刻意煽情,但感動了非常多的韓國人,上映一個月不到就突破了千萬的觀影人次。隨著德秀的腳步,我們幾乎看到了韓國的半部近代史。在電影裡,我們看到戰爭的慘況,也聽到1953年7月27日,當時總統李承晚在廣播宣布簽署《停戰協定》的聲音。

1963-1977,韓國興起礦工護士赴德潮,以緩解韓國的失業難題和賺取大量外匯,為韓國經濟的崛起付出了大量的血淚。我有一位德韓混血朋友,韓國母親就是當時赴德擔任護士的其中一位,後來結識了德國父親定居德國,生下了西方輪廓臉龐中帶有東方神韻的兄妹二人。之後,韓國被捲入越戰之中,許多韓國人前往戰場、或是擔任其他工務,直到1975年4月30日越戰結束。

1983年夏,南北韓關係依舊緊張,不過KBS電視台破天荒播出南北韓離散家族認親節目,反應熱烈。KBS這個特別節目《尋找離散家族》,是將南北韓離散家族相見當時的痛苦以及相逢的瞬間紀錄下來的、世界上最長的現場直播節目。節目從最初設定的95分鐘延長到138天,共435多個小時的現場直播,並介紹了5萬個以上的離散家族的故事。當時許多離散家屬在韓國汝矣島國會議事堂前擺設海報、或是藉著KBS的電視放送尋找失散親人,共有一萬個以上的離散家族再度重逢。有許多人逃難失散在南韓各地,經過多年不見,各自髮蒼視茫,藉著確認一些只有家屬知道的訊息才得以確認對方。

KBS找尋離散家的特別現場直播節目。(截自電視畫面)

當時首爾汝矣島國會議事堂前放置海報找尋離散親人情境。(截自電視畫面)

今年(2015),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認為該節目將戰爭以及國家分裂的苦痛清楚呈現,透過離散家族的再次相逢也減緩了南北韓的緊張局勢,因此將該節目的相關紀錄物登載為「世界記憶遺產」。紀錄物包含KBS自1983年 6月30日至11月14日止,共現場播出138天的節目內容的463卷影像帶原本,以及負責製作人的工作手冊、離散家族所寫的申請書、每日節目進行表、節目進行腳本、紀念專輯、照片等。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該節目將戰爭以及國家分裂的苦痛清楚呈現,透過離散家族的再次相逢也減緩了南北韓的緊張局勢,因此將該節目的相關紀錄物登載為「世界記憶遺產」。(網路)

電影中也穿插了其他韓國現代史中的重要發展,像是韓國著名時尚設計師金鳳男(或安德烈·金,André Kim,1935年8月24日-2010年8月12日),198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曾為韓國隊設計制服,其時裝設計被認為是結合韓國古典設計和未來元素於一身。片中也提到以小國國民身分、努力發展造船業的現代集團故事。

韓國著名時尚設計師金鳳男及其設計。(網路)

我曾問過幾位韓國學者或外交官朋友們對這部電影的想法。這部電影劇情其實就像《阿甘正傳》一樣誇張,可是韓國朋友們卻受到很大感動的理由。他們不約而同提到類似的觀點。

韓戰對於韓國是個很大的傷害。當時自己國家殘弱力量不夠,只好任由外國強權在自己土地上肆虐,國家被硬生生地一切為二,數以萬計家族離散。就像電影裡的主角家庭、或是我的韓國朋友們一樣,對於這段過去的記憶,至今仍是許多人心裡深深的傷痛、以及無法說出口的禁忌。大家不敢回首,為了活下去,只能拼命地一起往前衝,把南韓建設為現在光鮮亮麗的樣貌,逐漸成為一個在國際社會上有影響力、受到看重的國家。藉由去年的這部片子,終於大家能一起回首,笑中帶淚地,往回看看一路走來的艱辛漫長路途。

戰爭仍未結束。對韓國人來說如此,對生活在台灣的我們來說也是一樣。

雖然我們沒有離散家族不得相聚的問題,卻仍然活在某種殖民的陰影之下。我們被迫失去了過去自己的一些記憶,無法大聲地說出自己是誰,至今仍活在受外來強權的威脅陰影之下。「國際市場」與KBS的離散家族記錄,是韓國人回首過去、找回自己的方式。我們也該努力勇敢地回首自己的過去、找回自己,脫離至今仍盤旋在這塊土地上空的陰影與幽靈,走出屬於自己的未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