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臺灣歷史的十個轉捩點:(六)1908年.鐵路縱貫線開通
一九三六年九月,小林躋造就任第十七任臺灣總督。當時日本與中國的情勢已經有些緊張,只是尚未正式開戰。有鑑於此,小林總督正式將「皇民化」列為統治臺灣的主軸,開啟了臺灣的皇民化時期。
皇民化運動的推行,象徵了臺灣即將捲入日本帝國的戰爭,成為總體戰的一份子。
小林躋造(1877-1962),出身日本海軍,台灣日治時期第17任總督,任內推動「皇民化、工業化、南進基地化」三大統治方向。圖片來源:Wikipedia.org
說到「皇民」這兩個字,大家一定不陌生,二○一四年的臺北市長選舉中,某位郝姓退休將領就曾指責一位候選人是「皇民後裔」。不過,皇民化運動到底是什麼?
簡單來說,皇民化運動可分為二階段:第一階段是「國民精神總動員」時期(一九三六-一九四○),在這段期間內,臺灣總督府透過各種思想宣傳與精神動員,強化臺灣人作為日本臣民的思想。第二階段為「皇民奉公運動」時期(一九四一-一九四五),從太平洋戰爭爆發開始,日本藉由各種奉公會團體的成立,強迫臺灣人以實際行動為天皇服務。
臺灣總督府透過這兩階段的皇民化運動,要求臺灣人改日本姓氏,推行國語(日語)運動,在精神層面上讓臺灣人「去漢化」與「日本化」,同時在物資與人力動員上,將臺灣整併為日本戰爭機器的一環。
莎韻之鐘
提到皇民化運動時期的宣傳,最有名的就是「莎韻之鐘」。
故事中的男主角是一名教師,名叫田北正記。自從一九三七年七月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中日正式開戰,日本軍力吃緊,因此開始徵召在殖民地的日本男性。田北也收到了徵兵令,準備動身前往中國華北作戰。
至於女主角莎韻,是一名居住於宜蘭南澳的泰雅族少女。一九三八年九月,她協助田北老師搬運行李。兩人在宜蘭山區遭遇颱風,溪水暴漲,莎韻不幸在南溪便橋上失足跌落,被溪水捲走。
這件事情最初由當時臺灣最大的報紙《臺灣日日新報》報導,後來被多方轉載和大肆渲染。有什麼比純潔的原住民少女自我犧牲更動人的事跡呢?莎韻自我犧牲的「義行」,符合當時皇民化運動的風潮,成為臺灣總督府成功的理蕃政策與皇民化運動的最佳素材。
一九四一年,第十八任臺灣總督長谷川清頒贈一座刻有「愛國少女莎韻之鐘」字樣的銅鐘給莎韻的家屬,這便是「莎韻之鐘」的由來。後來臺灣總督府還出資邀請業者拍攝電影《莎韻之鐘》,由知名演員李香蘭主演,臺灣之外,還到滿洲、上海等日本佔領地上映。
《莎韻之鐘》劇照,右邊為飾演莎韻的李香蘭、左為另一日本演員三村秀子飾演的莎韻同學ナミナ(松村美代子)。圖片來源:Wikipedia.org
臺籍日本兵
從莎韻之鐘的例子,我們知道皇民化運動的目的是將臺灣人改造成日本人,將身心靈奉獻給天皇。其中貫徹得最徹底的當屬「臺籍日本兵」,甚至必須以性命報效日本帝國。
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因為日本兵力吃緊,繼朝鮮之後,一九四二年日本也以臺灣人「志願兵」補充日本兵力之不足。
因為情勢極度惡化,一九四五年開始,日本在約六百萬人口的臺灣實施徵兵制。不論是「志願兵」或者「徵兵」,總計有二十萬原住民、漢人構成的「臺籍日本兵」以軍人或軍屬身份參與戰爭,前往爪哇、呂宋、馬來半島等地作戰,約有三萬人陣亡。
在日本徵召的臺籍軍隊中,原住民占了極高的比例,並被組成所謂的「高砂義勇隊」,總數約在四千人左右。圖片來源:Wikipedia.org
存活的「臺籍日本兵」命運各異,戰爭結束後,有的被遣返日本,卻發現日本早已將他除籍,此後過著沒有國籍的日子。有的在東南亞成為棄民,只得在當地終其一生。有些成為中國軍隊,被迫投入國共內戰,被共產黨俘虜後又被迫投入韓戰。
盟軍轟炸臺灣
就算沒有加入日本軍隊的臺灣人,也沒能逃過戰爭的摧殘。
中日戰爭爆發後,臺灣成為日本帝國第一個被同盟國轟炸的領地。一九三八年起,蘇聯與美國分別和中華民國空軍合作,先後轟炸了松山及新竹機場;美國正式向日本宣戰後,一九四四年又投下六百五十噸炸藥,轟炸高雄航空隊及海軍第六十一航空廠,卻間接造成岡山百姓死傷慘重;南進軍工重鎮的高雄,遂成為太平洋戰爭期間遭受美軍轟炸最多次的臺灣城市。
一九四五年美軍奪得硫磺島,臺灣與沖繩成為日本帝國「絕對國防圈」最前線,美軍欲取沖繩以炸東京,必須阻絕駐臺日軍北上馳援,於是於該年五月三十一日發動「臺北大空襲」。
臺灣總督府、臺灣鐵道飯店(今新光大樓)、軍司令部、臺北帝大附屬醫院(今臺大醫院)、臺北車站、臺灣銀行、臺北公園(今二二八公園)、臺北高等法院皆無倖免。美軍在三個小時之內,就投放了三千八百枚炸彈,臺北市民死傷超過三千人,無家可歸者不計其數。
臺北大空襲後,遭到轟炸的總督府(下方冒煙者)與臺北市區。由美軍航空隊所拍攝。圖片來源:Wikipedia.org
許多老一輩的臺灣人,至今仍有躲避空襲的恐怖回憶,但是,在中華民國政府來臺後,這些經驗很少能進入官方書寫的歷史當中,只能被壓抑成無聲的記憶。
不管是皇民化運動、「臺籍日本兵」、被美軍轟炸,都是臺灣人無法選擇的宿命,二戰終結,臺灣因日本戰敗,也跟著成了戰敗者,被盟軍接管。就當臺灣人民以為戰爭終於遠離,卻沒想到前來接收的中華民國又把臺灣的資源用於國共內戰,臺灣的命運,更在一場會議中被擅自做了決定。
但在那之前,另一場大事,也改變了臺灣的歷史方向。
下一篇:臺灣歷史的十個轉捩點(八)1947年.二二八事件及其後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故事:臺灣歷史的十個轉捩點:(七)1936年.國民精神總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