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結一直接點名賴清德,「他就是個台獨」;「我們舉行軍演,是為了捍衛我們祖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一次行動。」賴院長多次論述「務實台獨」,指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不必另外宣布台灣獨立。這在台灣是事實也是常識,所以主流社會沒有特別反應。反應較強烈的是對岸,但中國呈現的戰略焦慮,軍事演習的宣傳放大版,與其說是針對維持現狀的台灣,不如說是衝著戰略挺進的美國而來。
務實台獨,可以視為維持現狀的延伸。由於中國不斷衝撞現狀,機艦繞台擾台,現狀必須動態維持,而非無所作為,美國動作頻頻意即在此。不過,在這種情況下,賴院長的口頭重申,此時此刻卻可產生一種動感,使得中國必須回應。至於「務實台獨」論述的動感,其實是美國一連串行動所帶動起來的,包括國防授權法的軍艦互訪停泊、台灣旅行法的鼓勵高層互訪、國務院宣布對台潛艦「行銷核准證」、六月AIT新大樓落成可能有相當級別官員訪台等,遑論川普所認知的「台灣總統」。短短期間,台美關係快速進展,在這樣的脈絡下,「務實台獨」的談論便產生了動感,令北京左批「打台灣牌」,右批「挾洋自重」。而北京不願面對的則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中國威脅。
針對中國近日進行的實彈演習,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日前重申:美國仍關切中國日增的軍事能力以及相關的戰略意圖;美國反對任何一方採取改變現狀的片面行動,包括使用武力或其他形式的威嚇。美國定義的「現狀」,顯然與中國的「兩岸同屬一中」不同,係屬一九四九之後的台灣領土狀況,也就是台灣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台灣關係法」稱,「台灣」一詞包括「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以前美國承認為中華民國的台灣治理當局,以及任何接替的治理當局」。「中華民國的台灣治理當局」,言下之意,中華民國失去領土後,遷往台灣繼續掛牌,直到一九七九,仍尚未成為國家的台灣,此後繼續使用中華民國運作。此一論述,一方面阻隔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的聲索,另一方面也只確認台灣屬於台灣人民所有,是否自成一國則保留模糊。二月間,亞太助卿提名人董雲裳在參院外委會表示:「我們並不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而日前眾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游何認為,「台灣是一個國家,該是美國檢討其政策的時候」。行政立法部門的想像拉拔,明顯不是往兩岸一中方向。
另外,中美之間,有歧異,也有共識,例如他們都將涉及制憲、國名、國歌、國旗視為改變現狀,假使台灣在至少獲得美國支持之前為之,勢必遭逢中美不同動機的壓力。阿扁執政缺乏內外有利環境的正名入聯,引發中美各打一大巴掌的慘痛,殊堪借鏡。目前,台灣的維持現狀、務實台獨,在中華民國的現狀下民主演變,縱使面臨北京勒索「一中共識」不成而拒絕往來,卻未曾蒙受來自美國的不滿與壓力,這是蔡賴體制的戰略得分,只是國內加速民主演變的民意,也不可忽視。北京方面,急著以正面打擊「務實台獨」,來側面襲擾「維持現狀」,凸顯著中美對台政策的距離拉大而不是縮小,伴隨著美國對台軍售、協防的堅定、提升,遂在「惠台攻勢」下難掩其拿蔡賴體制沒轍的戰略焦慮,劉結一的鷹派發言便是代表。
要求兩岸和平解決分歧,反對台灣「反攻大陸」,也反對中國「武力犯台」,美國向來是戰略清晰的。而從中美擠壓、印太戰略到台美關係提升,給台灣創造的時間與空間,也在考驗著「維持現狀、務實台獨」可以走多遠。鞏固國安捍衛台灣,發展經濟壯大台灣,已成蔡賴體制的車之兩輪。未來,利用印太戰略的鋪陳,中美貿易戰的契機,讓台灣的國安納入集體安全網絡,經貿連結不必付出主權代價的西方國家,堪稱台灣在新形勢下獨立於中國陰影之外的新路線。本土政權完全執政,不論是面對中國威脅與日俱增,或年底選舉的期中考,都該調整步伐、自助人助,準備好同時打贏內外兩場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