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拓梓
要不要跟強權俄羅斯一戰?是桂太郎時代政府官員共同的難題。
當時俄羅斯並不太理睬日本,幾次對話溝通,俄羅斯人都把日本人當作猴子看待,認為這個東方新興強權只是張牙舞爪,實力其實有限。這樣的態度,也讓日本人十分不滿。此外,俄羅斯沙皇尼古拉二世,年輕時曾經在訪日時在琵琶湖畔的大津被刺,還好有保住一條小命,登基後握有實權的他對日本實在沒什麼好感,也造成日俄之間對話的困難。
1903年,東亞的天空早就戰雲密佈,元勳伊藤博文、山縣有朋和首相桂太郎、外相小村壽太郎在山縣有朋京都美麗的宅邸「無鄰菴」聚會。除了伊藤博文之外,與會者都認為必須對俄一戰。曾經見識過俄國龐大國力的伊藤博文期期以為不可,他甚至認為,就算是有日英同盟相助,日本也不可能打敗俄國。然而,情勢不若伊藤所能判斷,日本國內對俄戰爭的呼聲四起,迫使無法在談判中完成「滿韓交換論」期待的伊藤,最終只得同意對俄一戰。
為了準備作戰,爭取國際支持。桂內閣派出了老羅斯福總統的同學金子堅太郎為特使,前往美國。同時也派出了財相高橋是清前往英國爭取貸款。在高橋的努力下,英國貸款給日本的金額,高達日本政府一年歲出的三倍。同時,當時駐在俄國的武官明石元二郎(後來也曾經出任台灣總督),看到俄國內政有抗爭帝制的不穩定革命火種,也透過歐洲盟友,給予革命份子支持,希望從後方擾亂俄國政治。可以說日本無論在軍事上、外交或者情報工作上,都精銳盡出,希望打贏這場戰爭。
說日本無論在軍事上、外交或者情報工作上,都精銳盡出,希望打贏日俄戰爭。(圖:網路)
在國內,桂內閣也持續了過去日清戰爭中「文明對野蠻」的宣傳方式,將俄國塑造為野蠻國家,賦予對俄戰爭正當性。在這樣的宣傳氣氛中,還有七位東京大學的教授,在政府內主戰派的授意下,寫下「七博士意見書」,要求政府立即對俄開戰。熟知政治內情而且不想打仗的伊藤博文,私下還批評這七位博士連貝加爾湖在哪裡可能都不知道。
不過,在舉國對俄作戰的民族主義氣氛中,仍然有反對聲音,比如一向立場偏左的進步媒體《萬朝報》,就為了是否要支持戰爭,發生了反戰的內村鑑三、幸德秋水、堺利彥三人退社事件,而後《萬朝報》才轉向支持戰爭。反戰的三人都是當時日本重要的知識份子,尤其是基督徒內村鑑三,在國際享有聲譽,他的作品《代表的日本人》和《我如何變成基督徒》,都是當時世界認識日本的重要著作。即使如此,仍然無法阻止日本走向對俄戰爭之路。但反戰的內村本人,在聽聞軍隊戰勝之時,還是在家為皇軍獲勝高呼萬歲,連他自己都對這種情緒感到矛盾。
和日清戰爭相比,日俄戰爭的規模不可同日而語。除了海軍已是當年的數倍,陸軍的規模也比當時強大許多。徵兵令的召集,讓民眾正視感受到「國家」、「國民」的存在,過去武士負責打仗的時代已經消逝,這是一個為了戰爭,國家必須全面動員的時代。再加上戰事相當艱苦,犧牲很大,尤其是旅順屢攻不下,第一次旅順總攻擊就有五萬一千人戰死,第二次總攻擊五千零一十七人,日軍可以說是損失慘重,負責指揮旅順作戰的第三軍指揮官乃木希典兩個兒子,都在攻擊當中戰死。其他的陸上會戰當中,日軍損失也經常超過萬人,戰事拖延,無論是國內的社會、經濟、稅收和物價都受到戰爭影響,對戰爭的不同聲音也開始出現。
內村鑑三在國際享有聲譽,他的作品《代表的日本人》和《我如何變成基督徒》,都是當時世界認識日本的重要著作。(圖:網路)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特立獨行的女詩人與謝野晶子,她在《明星》雜誌上發表了〈請君勿死〉一詩,以「天皇御駕不親征,徒令血流遍荒野,若是天皇思慮密,豈信戰死顯榮耀」,以及「旅順存亡為何物,可知商訓無此條」的詩句,質疑了當時輿論倡導的為國犧牲、為皇國興亡赴死,到底值不值得?詩作一發表,也引起了民族主義者的批判,認為與謝野晶子女子之身,不懂國家大事,批評天皇、反戰情緒都極不得體,加上與謝野晶子本身特立獨行,愛情上頗引人非議,因此落得一陣人身攻擊的奚落。與謝野晶子本身雖然多次撰文反駁,認為她只是把一般民眾的心情寫出來,卻頗不被支持戰爭的輿論氣氛所諒解。
在戰爭初期,無論在陸上、海上,日軍一時都佔了優勢,捷報頻傳,讓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為之振奮。不過日軍最大的困境,在於國力實在不夠強。經過旅順攻擊,以及前後幾場會戰,日軍雖然都打贏,但是犧牲非常慘烈。尤其打完最大規模的奉天會戰後,俄軍倉皇撤退,日軍卻因為彈藥不足,根本連追擊的能力都沒有。從前線不斷發來的報告,讓桂太郎比誰都清楚,這場戰爭不能變成持久戰,日軍即使暫時獲勝,但遲早會打不下去,必須要儘快和談。
女詩人與謝野晶子,在《明星》雜誌上發表了〈請君勿死〉一詩,質疑了當時輿論倡導的為國犧牲、為皇國興亡赴死,到底值不值得。左為其夫婿與謝野鐵幹。(圖:網路)
打仗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談判,桂太郎苦惱的,是下風的俄軍還會再有補給,但日軍這邊無論是彈藥、輜重、糧食、金錢,甚至兵員,通通用光了。幸運的是,這時海軍在對馬海峽打了一場勝仗。被擊潰的是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的三十八艘戰艦,他們繞過大半個地球來到亞洲,卻因為行蹤被猜到,遭到聯合艦隊攔截,因此全軍覆沒。聯合艦隊在「日本海海戰」大破俄軍,讓俄國這邊也覺得,夠了,這場戰爭一定要結束。雙方於是透過美國調解,在英國的樸資茅斯進行和議。
對桂太郎來說,這場戰爭的原因就是滿韓問題,只要把「利益線」的問題處理好,讓俄國不要一天到晚想著東進,日本就安心了。因此在談判中,日本要求對韓國的優先權得到承認,並要求俄軍跟日軍必須一起從滿州撤退,唯要求了對遼東半島的租借權和南滿鐵路的經營權。而割地和賠款方面,日方沒有要求賠款,割地的部分也僅要求樺太(庫頁島)的一半。
據說俄國代表聽到日方的條件,還握拳高呼「我們贏了」。談判出乎意料的順利,但消息傳回日本國內,過去日清戰爭打贏卻被「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的情緒又被激起。「利益線」離人民很遙遠,國家安全也不在民眾的感覺之內,因此民眾無法理解,日清戰爭拿到不少賠款,結果日俄戰爭經歷那麼大的動員和犧牲,死傷無數,最後日本卻一毛賠款也沒拿到,欠了西方國家一屁股債,到底戰爭的意義在哪裡?
群眾聚會的日比谷公園,發生嚴重的燒打事件,寫著「十萬碧血可奈何」的氣球升上了天,憤怒的民眾陸續襲擊了媒體、警局,市街電車和教會也遭到燒毀,民眾還包圍美國大使館,指責負責斡旋和談的老羅斯福總統背棄日本。因為情勢無法控制,騷亂連續發生了好幾天,東京被迫戒嚴,事後逮補了兩千多人,起訴三百八十餘人。民族主義國家最期待的「國民」,此時化身為暴民,對政府官員喪權辱國的決定憤恨不已,夾雜著戰爭時物價飛騰、經濟不佳的情緒,引發了維新之後最大的民眾抗爭事件,第一次桂太郎內閣也因為無法說服民眾繼續支持,最終被迫下台一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