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治的日常》走過歷史轉折的「桂園時代」:帶領日本打贏日俄戰爭的桂太郎(上)

桂太郎三次組閣都很具傳奇性,第一次組閣時間長達四年,是戰前最穩定的一次內閣,在戰後也只有佐藤榮作的連續在任期間超過他。而第三次桂太郎內閣,則只有短短62天,也是戰前最短命的內閣。這個渡過明治、大正之交的時代,被稱作「桂園時代」。

李拓梓

桂太郎是日本近代史上在位最久的首相,三次組閣期間一共2886天。他的三次組閣都很具傳奇性,第一次組閣時間長達四年,是戰前最穩定的一次內閣,在戰後也只有佐藤榮作的連續在任期間超過他。而第三次桂太郎內閣,則只有短短62天,也是戰前最短命的內閣。更有趣的是,前兩次的桂太郎內閣辭職後,後繼者都是桂太郎本人跟元老們一致推薦的西園寺公望。也因此這個渡過明治、大正之交的時代,被稱作「桂園時代」。

第四次伊藤博文內閣是個事實上的政黨內閣,不僅伊藤本人擔任立憲政友會的總裁,內閣閣員除了陸海兩相之外,也全都是政友會成員。但是伊藤組成政黨的決定,並不見容於同為元勳世代的實力者山縣有朋,也因此雙方旅生齟齬。最後伊藤內閣也因為山縣派的不配合,而面臨崩壞。原先天皇是希望伊藤的兄弟井上馨組閣,但井上也不被山縣一派所接受,因此井上屬意的陸相人選桂太郎堅決不受命,最終井上決定放棄組閣的念頭,山縣派於是推舉了桂太郎組閣。

桂太郎是日本近代史上在位最久的首相。(圖:拓殖大學官網)

桂太郎是長州出身的陸軍軍官,維新的「戊辰戰爭」時他是部隊的基層幹部。因為勇敢善戰,得到長官提拔。1870年,他獲得海外留學的機會,前往德國。當時的日本陸軍主流學習對象是法國,但桂太郎卻被剛剛興起的普魯士軍事教育所吸引。留學歸國後,桂太郎致力於將日本陸軍改造成德國模式,並且得到長官賞識,出任駐德大使館武官,輔佐後來成為外相的大使青木周藏吸收許多德國的新知。

桂太郎在德國出色的表現,也讓他得到陸軍大老山縣有朋的注意,躍上了陸軍系統的政治舞台,先後出任要職。他也擔任過台灣總督以及陸相職務,不過在他短短四個月的台灣總督任內,其實待在台灣的時間大約只有十天,其他的時候他都在東京積極活動,可以說是最失職的台灣總督之一。

桂太郎內閣是明治維新以來,非元勳世代第一次組閣,桂找來的人選,大多數都是元勳世代大臣的次官,因此這個內閣團隊被輿論嘲笑是「次官內閣」、「二級內閣」。這種對老人政治信任,對年輕人不抱期待的輿論氣氛,讓組閣時已經五十三歲的桂太郎感到十分不悅。其實,桂太郎啟用的官員,各個精明幹練,像是外相小村壽太郎,後來在國際談判上的表現,一點也不輸給伊藤博文、陸奧宗光這些外交老兵,他啟用的法相清浦奎吾,陸海相兒玉源太郎、山本權兵衛,後來也都成為政壇出色閃耀的人物。

桂太郎在他短短四個月的台灣總督任內,待在台灣的時間大約只有十天,其他的時候他都在東京積極活動,可以說是最失職的台灣總督之一。圖為桂太郎總督及水野民政局長施政之方針(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000000590610322)(圖: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桂內閣甫上台,就面臨了棘手的韓國問題。日清戰爭之後,日本已經實質控制了韓國,但如果以山縣有朋當年在國會倡言的「利益線」概念來看,清國的衰弱,再加上「清俄密約」確立了俄國在滿州地區的獨佔利益,都大大的威脅日本在韓國的利益。此外,俄國軍隊在滿州對當地居民的野蠻對待,也讓日本人深深憂慮俄國勢力向東方的擴張。也因此,日本想要尋求更多的國際支持,希望在滿州跟俄國人分庭抗禮,阻止俄國人的擴張行動。

此時的全球局勢,國家之間結盟的風潮正逐漸形成。在歐洲,俄國和法國已經結成同盟,巴黎的銀行提供了俄國往西伯利亞開發的鐵路興建融資。此外,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領導下,統一的德意志也成為法俄之外的新霸權,並積極介入非洲、亞洲島嶼的殖民行動。德國和法俄同盟兩股歐陸力量的崛起,讓長期以來對歐陸政治保持「光榮孤立」的英國備感壓力。英國在亞洲長期以來一直有很重要的利益,但英國在亞洲的兵力部署是不夠的,長期以來僅靠著尼泊爾、印度軍人應變,事實上也非長久之計,英國需要的,是一個亞洲的代理人,連續在日清戰爭、八國聯軍當中展現實力的新興國家日本,因此雀屏中選。

1902年,在國際社會的驚嘆下,「日英同盟」成立,同盟明定了日英將確保清國、韓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此外,條約中也有了軍事同盟的關係。當然,英國在其中承認日本在韓國有特殊利益。對正面臨瓜分壓力的清國來說,「日英同盟」當然可以解決燃眉之急,這個條約很明顯是針對歐洲各國在瓜分完非洲之後,對中國虎視眈眈局勢的反發,但條約所述,只是對於維持現狀的再確認,清國的領土完整只是為了確保列強的利益不被單一國家獨佔,尤其是俄國從西伯利亞一路往蒙古、滿州的擴張政策,這下踢到了鐵板。

1902年,「日英同盟」成立,同盟明定日英將確保清國、韓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此外,條約中也有了軍事同盟的關係。圖為1906年因英日同盟而被授予嘉德勳章的明治天皇。(維基共享)

當時,俄國在滿州的軍事活動,不僅明目張膽,俄軍的紀律更造成滿州人民的恐慌。在英日同盟後,由俄國主導,意圖瓜分清國的熱潮算是停了下來,國際社會於是聯手要求俄國從滿州撤軍。不過約定在「東三省交收條約」,為期三次的撤軍計劃,俄軍只撤了一期就因故停了下來。不僅如此,俄國還開始增強東部防衛的軍力,讓日本感到十分緊張。日本對俄國在滿州的活動感到芒刺在背,儘管桂太郎仍然要求駐俄公使繼續跟俄方談判,希望也達成一個日俄協約,但雙方似乎私下都在為一戰做準備。

八甲田山的行軍慘案就是日軍在為冬季作戰準備的證據。1902年,青森步兵第五聯隊在八甲田山進行雪中行軍訓練時,因為裝備不足和迷路,全隊221員官士兵當中199人死亡,這是日本戰前最大的演習事故,事後軍方壓制訊息,一直到戰後,這起不人道的悲慘事件才被揭露。事後看來,「八甲田山事件」也代表了日軍正在為跟俄國打仗做出更多準備。

此外,從日清戰爭一直到日俄戰爭期間,日本也投入大量軍費在強化海軍,以六艘大型主力艦、六艘大型巡洋艦,輔以中小型艦艇的「六六艦隊」造艦計畫,如火如荼進行當中。日清戰爭的賠款三億六千萬日元,有兩億日元都投入國防建設的預算之中,而其中受惠最多的就是造艦大國英國。可以說「富國強兵」幾乎成為國民共同的期待。日清戰爭時日軍的軍艦總噸數為六萬噸,到了1904年日俄開戰前夕,已經達到二十六萬噸,在全球排名已經相當前面。幕末時勝海舟、阪本龍馬所幻想的日本海軍,經過一代一代的努力,已經成為真實。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