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黃天麟專欄》台灣澎湖化已是現在進行式(一)

台灣會不會因與中國之經濟結合而被澎湖化(以下簡稱澎湖化)?對此本月二日某報特以社論回應說:「別說笑了」。筆者認為該報的反應是正常的,因為對那些一心一意想以「積極交流、經濟統合」達成「終極統一」的親中人士言,承認它(即台灣會因與中國之往來而逐步被邊陲化),無異自我否定了積極交流之正當性,同時也暴露出其陰謀。

但事實擺在眼前,一九九○年自政府開放對中國之投資後已有十六年之經驗了。若與中國更密切的結合有利於台灣,則此十六年間台灣經濟之表現應會比過去(一九五○至一九八九年)好許多(因享有他們所言的資源整合、垂直分工而互蒙其利),也必定更為領先「投資中國、利用中國資源遠比台灣少」的鄰近國家。實踐的結果恰恰相反,一九八○年代我國的平均經濟成長率為八點一%,但一九九○年代縮減至六點四%,二○○○年後的積極開放又使平均成長再縮減至三點五%,比韓國的五點一七%低,甚至過去領先韓國許多的國民每人平均國內生產毛額(GDP)也被韓國所超越。值得注意的是,韓國對中國之投資累計至二○○五年僅為一三七億美元,同一期間台灣為四七三億美元(經濟部統計數),市面估計已超過三○○○億美元。奇怪,韓國的政爭比我國多(如全斗煥判罪、盧泰愚繫獄、現任總統盧武鉉被彈劾等),工潮也比我國烈,我國經濟表現怎會比韓國差?顯然這是因為台灣過度與中國之結合而被「澎湖化」。換言之,台灣之被澎湖化已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現在進行式。

什麼是澎湖化(註:在本文,與邊陲化是同義語)?澎湖化(邊陲化)是小經濟體與大經濟體作經濟交流之後,小經濟體之資金、人才、技術逐漸被吸引至大經濟體之經濟中樞,致小經濟體之經濟活動相對遲緩,經、政地位逐漸式微,終成為邊陲之謂。交通越方便,交往越密切,大經濟體吸納小經濟體之力道即越強(詳細請參閱七月十三日自由廣場「誰在終結台灣」)。過去四小龍龍首之台灣,自從與中國開始作密切經濟統合之後,掉落至龍尾,就是台灣澎湖化現象的明顯例證。邊陲化並不表示不會成長,澎湖在過去三十年間也出現不少十層大樓,市面建築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但其發展遠不如台灣是事實。

是以台灣若想恢復過去四小龍龍首之地位,或想要大幅提高我國人民的收入(註:過去六年我國數百萬薪資階級的實質經常性薪資成長有限,甚至是負成長),如何有效降低資金、人才之外流中國,是絕不能迴避的政策選擇。

有人說:「今天的台灣之於大陸,遠非澎湖之於台灣所可比擬,台灣在每一方面都領先大陸」,意即不要太小看台灣。筆者也希望台灣絕非澎湖之所可比擬,但大家也要務實面對已發生的事實,即台灣那幾近瘋狂的二千八百一十億美元對中國投資(依美國國會一份報告),及其所帶來的國內投資不足、失業及那些被卡債逼死的卡奴,你能視而不見嗎?你說,「只要直航,只要台灣像香港一樣對中國開放,台灣就會起死回生」?別說笑了,「脫了外衣感覺寒冷(即開放投資中國後國內投資不足)是因為脫得不夠(即不夠開放),只要全裸就不會顫抖(即對中國全開經濟就會好)」?不要再瘋人說夢了,脫光了不會凍死才怪哩。

(作者為前國策顧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