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加入TPP才是台灣該走的路

在剛結束的亞太經合會(APEC),中國以東道主之姿,極力表現與美國分庭抗禮的雄心,試圖共同主宰亞太地區。它倡議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提出「新絲路計畫」以推進其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並以經貿利益安撫周邊國家對它的疑慮。其中,與韓國完成談判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在台灣最受關注,馬英九政府立即提出恐嚇論,強調對台灣經貿的威脅,趁機推銷在國會有待審議的服貿及監督條例,把對中國經貿當做唯一出路,且將反對黨打成「葬送台灣經濟」的禍首。

與經貿夥伴洽簽FTA,茲事體大,應從國家整體戰略高度出發,周全評估,長期規劃,也需要談判專業與智能。馬政府的恐嚇論,立即遭外資證券研究單位指為誇大不實;本報日昨並訪問整理「六個不等於」,強調關稅減免不等於出口競爭力,個別產業所受利害程度有別,FTA覆蓋率未必是零關稅適用率,並應分辨大型企業利益與全民受益的區別。

正因如此,並非所有國家都對FTA或區域整合態度積極,勇往直前,尤其中國企圖以FTAAP與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一別苗頭,更讓若干國家重新檢視其策略。上月剛上任的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日前表明,在考慮人民福祉和經貿利害之後,印尼暫不加入TPP和FTAAP,就是一例。儘管如此,有鑒於台灣國情,與經貿夥伴洽簽FTA,邁向區域經濟整合,仍是時勢所趨,但TPP理應是我國的當務首選,而非馬政府所汲汲推進的ECFA後續服貿、貨貿或甚至FTAAP。

馬政府在處理ECFA及相關協議所犯的錯誤,罄竹難書,國人都看得很清楚。它誇大ECFA經濟效益,低估社會衝擊,無視經濟與國家安全,誑稱可以帶動他國與我簽署FTA。一旦ECFA簽訂,它變本加厲,服貿談判黑箱作業,先有結論後有評估,連國會都被蒙在鼓裡,且企圖以國會多數草率強行通過,終致引發太陽花學運,國人撻伐。如今以中韓FTA為幌子,又再為強行通過服貿強詞奪理。

以TPP為首選,除了國家主權與安全考量,也符合經貿利益。台灣要經貿整合,必須與先進富裕且民主法治的國家走在一起,方能久遠,中國絕非這等國家之列。中國雖經濟崛起,卻只是量的擴大,而非質的提升。它以購買力評價(PPP)計算的經濟規模最終或將超越美國,每人平均所得水準仍只美國的五分之一,全球排名第一百廿一。在經歷高度成長之後,中國經濟趨緩已成各方共識,且為現在進行式;當過哈佛大學校長的經濟學者薩默斯(Larry Summers)預估中國今後廿年經濟成長每年平均將降為三.九%。在經濟精緻或質的方面,中國於科技創新、金融服務、全球品牌都仍落後,外加它欠缺法治、貪污腐化、國有企業效率不彰等諸多問題,與中國整合,台灣是自找麻煩、自尋禍害。

相形之下,經由TPP與美國經濟整合,既不必擔心遭到政治併吞,經濟也可望再求上進,最符合我國長遠利益。有如國人所見,廿多年來經貿過度集中於中國,對台灣經濟社會及政治惡果都已顯現,以致有現今的國家困境。TPP是高品質、高標準的多邊FTA,中國還沾不上邊,卻是我國經貿再平衡、展開新境界的出路。誠然,我國加入TPP,並非沒有阻力,中國也必然打壓,但美國新國會可望為我增添助力。前AIT副處長葛天豪(David Keegan)說得好︰對台灣未來繁榮與安全,TPP最關緊要,台美之間若能嘗試並合作,台灣將得其所需。

必須強調,簽訂FTA或加入TPP,有取有給,在擴大經貿空間與活力的同時,也衝擊國內產業及就業。從而,在尋求加入TPP之際,除了周密評估須爭取與不得不讓步的談判方案,更須積極致力提升產業競爭力,雙管齊下,台灣經濟才能脫困,再創亮麗前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