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兩會通航協商應堅持台灣主權及「三位一體」原則

馬總統昨天召開五人高層小組會議,就兩岸包機開放議題進行商討,在決策尚有轉圜思考之際,吾人鄭重呼籲,兩岸客運包機既無法與貨運包機同步配套協商,應該立即停止客運包機的開放時程,否則「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莊嚴承諾將無由兌現。

兩岸客貨運包機孰輕孰重?放在產業分工的架構下審視,結論是非常清楚的。台灣早期移往中國經營的傳統產業,主要集中在華南,即珠江三角洲地區,其貨運主要依賴海運,目前已有台港與台澳兩條航線。之後台灣電子業前往對岸華東,即長江三角洲地區設廠,這些精密的零組件,要靠直接空運來加速便捷與降低運輸成本,美國惠普(HP)前總裁菲奧莉娜曾經來台力陳兩岸貨運直航的迫切性,認此有利於將台灣與矽谷、上海連成一線,可見業者的需求。

但因兩岸的貨運機隊陣容,雙方實力相差懸殊,使致中國就此「對台有利」的議題始終拖延不決,唯恐一旦鬆手,貨運市場將盡為台灣航商所席捲。

客運直航,為台灣與中國雙方人員的對流,即使與中國觀光客掛鉤,對岸基於拉住台灣的政治需求、擴大招攬台灣人前往的經濟利益,以及中國對其人民出入境管制的流量調控,與台灣服務台商回台、等候中國觀光客來台消費比較,這算盤怎麼掂,均為中國大利、台灣蠅頭小利,甚至配套若不周全,將是無利可圖的局面。

因此,前國民黨時代早擬就「海先於空」、「貨先於人」的兩岸直航發展原則,民進黨政府接手後,亦做成相同的專業評估,並於一年多前開始透過民間航商公會與對岸民航業者展開談判協商,至陳水扁卸任前,所謂的「兩小會」已經就貨運直航達成每天兩航班,桃園、小港與廣州、上海對飛的共識,其中,觀光客、客運包機、貨運包機「三位一體」綁在一起談,更是出於中方的要求。

表象上觀之,過去八年,兩岸關係似乎冷峻寒冽、劍拔弩張,但在實際交手時,台灣在政治上的無可妥協,反而給予台灣航商較大的討價籌碼,對岸為了避免台灣漸行漸遠,因而同意以台灣要的貨運包機,來交換中方要的客運包機得以順利實現。即使如此,前政府基於主權對等尊嚴,始終未與簽約。

台灣總統大選結束後,任一政黨當選,均可延續「兩小會」的協商草案繼續談判,不料,在國共宣稱兩岸氣氛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對岸憑恃著國民黨「一切好商量」,居然把過去進度一筆勾銷,重新討價還價,將貨運包機「以後再談」。面對中方撕約的談判手段,國民黨業已傾向自棄城池,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尚未談判即公開定調六一一的兩會復談只談兩項,不是三項,「三位一體」自此瓦解。

主張與對岸改善關係,國民黨甚至不惜以「九二共識」犧牲主權為代價,竟得出有客運無貨運對中國有利、對台不利的結論?這樣的大倒退,馬政府必須對人民立即交代,如果企圖用七月政見如期兌現,來搪塞交差,誑稱利多,掩藏談判縮水的事實,這將是對全體國人的最大欺騙。

馬總統在就職演說倡言新政府「要引導企業立足台灣、連結亞太、佈局全球」,劉揆於施政方針報告亦稱「發展經濟必須參與全球經濟整合」。依照馬劉體制一致面向全球的立場,貨運包機若無能藉此兩岸「開春」契機一併取得,以勸說業界將高端的研發部門和精密零組件生產留在台灣,把低端的組裝放在中國,請問何以降低開放之弊?又如何協助產業升級?台灣何能成為新政府口中的運轉中心?甚至因貨運缺席,客運勢必需要增量,豈不更加速人員與產業外移?

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配套不全的開放,等於開門揖盜,有客運無貨運的兩岸包機,無疑捨本逐末,是將台灣利益與中國利益本末倒置,這樣的政見,一旦輕率就章,後遺症形同對台灣永續經營的反向操作,馬總統必須懸崖勒馬,慎思將七月四日的自設枷鎖棄之可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