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中國製造2025》最後一搏

◎ 黃瑞光

中國日前發布《製造業技能根基工程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指導各地加快培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急需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希望在「二○二二年至二零二五年,聚焦製造業重點領域,建立國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訓基地...打造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製造業技能人才團隊。」

首先,中國在二○一五年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希望在二○二五年成為製造業強國。但美中貿易戰中,以往受到中國宣傳掩蓋的弱點,逐漸顯現,即製造業所需的高端零組件以及設備,依然高度仰賴進口。中國製造業的核心問題始終是缺乏自主技術,越是高科技的產業此情形越嚴重。華為二零一九年開始受到美國晶片禁令的影響,重創營運及產品推出,可為例證。因此《方案》將時間訂在二零二二年至二零二五年,應是希望為《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最後一搏,以免屆時成效不彰無法自圓其說。

其次,中國慣於以成立「基地」、「園區」的方式推動政策,例如要拉攏臺青、臺農,便成立「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台灣農民創業園」;要強化對臺心靈統戰與內部洗腦,則成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此次《方案》則規劃成立「國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便需要有相應的績效管考評比制度。從以往中國設立「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後的弊端,可預判未來《方案》成立相關基地的亂象。例如當時青創基地為了達到上級「成功讓臺灣新創團隊入駐並且註冊」的政策硬指標要求,在軟硬體都未完備的情況下,採取「簽名就發錢」的短線操作,導致中共發放大量補助,實際卻無廠商進駐的情形。或是出現統計造假,掮客詐騙,以及政策模糊不清等問題。盲目大量成立「基地」,並追求「數字」成效,牛皮將有吹破的一天。

最後,人才的培養是長期的國家工程,牽涉到生育、教育、產業等各種政策的全面配套,當前中國對思想、輿論控制空前緊縮,人口紅利下降,經濟趨勢下行,中共只寄望用為期三年的《方案》,打造出製造業發展急需的高素質人才,恐怕將事與願違。

(作者為法學博士,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