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黃天麟專欄> 如何搶救競爭力

颱風期,台灣多了一些特殊景象,逢雨必淹其一也。一場大雨後,不少市鎮就立刻水深掩膝,在電視上我們看到鄉親驚險涉水的鏡頭,他們也破口大罵政府無能。問題是,抱怨的,有沒有想到為什麼逢雨必淹?並不是政府沒做好下水道工程,或許仍須改進,主要關鍵在於大家亂丟塑膠袋、亂拋垃圾,致水溝阻塞,當然積水,丟棄者求一時之便,但社會則受害,也傷自己。

滾滾而下的土石流也是奇景之一,昔日高山農業被視為無限商機,今天台灣優美山林面目全非,數千房屋為此崩裂,怪誰?該怪的應該是當時認為「可提升農業生產力」的學者與放任山林濫墾的政府。

為了拯救下滑中的競爭力,由五十多位大學教授籌組的「台灣競爭力論壇」於上週三(十五日),在立法院宣布成立。席中,前台大校長孫震沈重指出,「這是個理性被口水淹沒的時代,這幾年台灣的經濟、社會問題嚴重,所得分配惡化,政府卻像酗酒不負責任的父親,對家庭的重大責任都不管。」

我們很高興看到學有專長的學者能從象牙塔走出來,關心公共事務,要為台灣的經濟把脈。總召集人、現任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林建甫面對記者強調,「這是一個標榜不藍不綠的社團,誰當總統都無所謂,重要的是台灣的競爭力要向上提升」。副院長的話令人鼓舞,我們真的希望這一個「台灣競爭力論壇」能由台灣出發,真正搶救台灣的競爭力。

提升台灣競爭力其實不難,因台灣有世界一流的教育水準,人民敬業而又勤勉。主要問題出在於自一九八七年恢復與中國往來之後所衍生的台灣資源,包括資金、人才、技術,對中國之稀釋。前台大校長孫震憂心說,「每年民間消費成長不到一%,經濟成長完全靠出口擴增,無法改善人民生活。」這是事實。但我們也希望,將來參與「台灣競爭力論壇」諸公,能進一步觀察到長駐中國多達百萬至二百萬台幹在台消費之減少,及將生產活動移至中國所產生的「完全依靠對中國出口擴增的經濟成長」等更為棘手而顯明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並不是這幾年酗酒的父親才開始的。相信真理還是會越辯越明。

「人民抱怨物價天天上漲,只有薪資沒漲」也是事實。而薪資沒漲,追根究柢也是大家一窩蜂西進,產生「台灣與中國」生產要素價格均等化的結果。一個人把垃圾丟到壕溝確實省時方便,但大家都這麼做必阻塞水流,導致台灣市鎮逢雨必淹的結局。如果有商機就得允許開墾山林,久之,滾滾土石必奔流而下。同理,一家企業西遷,可說是為了生存,但若大部分的企業都只求方便,為了工資、為了商機、為了中國有十三億人口棄台而去,不求在技術上、在管理上、在創新創意上在台求其升級,則台灣的競爭力當然就會受到影響。我們真的期望新成立的「台灣競爭力論壇」能對這一問題多加著墨,減少對中國之依存,搶救台灣喪失中的競爭力。

(作者為前國策顧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