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揚塵是集集堰蓋好才有嗎?

◎ 張炎銘

虎尾鎮長林文彬投書關切雲林揚塵,值得肯定;但把揚塵直接連結台塑分紅,則有待商榷。簡單問一句,揚塵是集集堰蓋好才有嗎?是六輕建好才有的現象嗎?恐怕答案都是否定的。

日本時代濁水溪兩岸就編有大面積「飛砂捍止林」,最早於一九○八年就在麥寮編列有二二九公頃保安林,個人在一九七○年代跟隨系上老師做防風定砂實驗時,濁水溪、大安溪、大甲溪下游風飛沙的情況都已相當嚴重了。

揚塵是台灣在枯水季時搭配強勁東北季風的自然現象,林鎮長怪罪工業用水也言重了。依據水利署網站水權年報,濁水溪地面水權,農業用水約卅三.八四億立方公尺,工業用水才二.一億立方公尺;再從集集堰二○一六年供水量來看,農業用水約廿二.七億立方公尺,工業用水則不到一億,約九九七六萬立方公尺,說集集堰是為六輕而建顯非事實,只能說集集堰因六輕而更具經濟效益。

為了揚塵防制,相關機關做過很多努力。河川局曾委託大葉、逢甲等大學辦理研究、擬定改善計畫,並且分期完成。環保署於二○○七年成立跨部會專案小組,整合環保、林務、水利及地方政府等機關,以「水覆蓋」、「綠覆蓋」等多管齊下後,河川揚塵稍獲改善。只是不管何種方法,河川區域內的各種措施,一定會被來年的洪水沖得一乾二淨、付諸流水;而河川區域外,例如在卑南溪中華大橋下游河岸設置「高壓噴槍系統」,想噴水制沙,但河床寬廣、噴水距離有限、耗能又耗水量大,效果很有限。濁水溪中、下游河寬四、五公里,河川區域外的方法更不可行。

覆蓋稻草,個人也認為不可行。若沒有固定,在風速強時,稻草會被吹得四散;即使編紮成草蓆,較不易吹散,則也會被其他地區吹來飛砂掩埋。且其他烏溪、大安溪、大甲溪、卑南溪等揚塵嚴重河川是否也要比照辦理?要花費的金錢與人力、效益可要仔細估算。

揚塵是慢性病,沒有特效藥,大家應信賴專案小組集思廣益後提出可行方法,逐步減輕其害。

六輕雖不是禍首,政府也曾承諾可調度農業用水,但隨著用水吃緊,加上公司獲利豐碩,以「盡社會責任」的觀點,倒是該認真思考河口堰取水或海淡等方式,不要再調度農業用水、落人口實了。

(作者曾任水利署組長,著有《閱讀水庫行腳臺灣》)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