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東方有一群鬼》描繪華人社會難以逃脫的家庭詛咒。(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禮教吃人」的陰魂,百年來始終沒離開人間,挪威劇作大師易卜生一八八一年完成的《群鬼》,用力抨擊維多利亞式的家庭價值觀和禮俗,也質疑宗教的偽善與壓迫,歷來都被視為劇場經典,「四把椅子」劇團最近將其改編為《遙遠的東方有一群鬼》。
《群鬼》講述一名婚後發現丈夫風流成性的妻子,在牧師勸說下委曲求全,專心經營事業、將兒子送到巴黎學藝術,後來還以死去丈夫的名義蓋孤兒院,求自我救贖,沒想到兒子學成歸國,卻想娶丈夫的私生女、即將開幕的孤兒院也被火燒光,兒子還遺傳了丈夫的梅毒,劇末成了白癡。
為什麼挑《群鬼》?編劇簡莉穎解釋,這是劇團的「重寫經典計畫」,上一回才將俄國作家契訶夫的劇本《三姊妹》改編成《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姊妹(和她們的Brother)》,下一次也許會改編《白蛇傳》。 她和許哲彬導演是劇場界的當紅編導組合,合作過的《服妖之鑑》、《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曾創下六分鐘賣完十場戲票的紀錄。
「改編經典是因為我們需要更多貼近生活的原創劇本。」許哲彬認為,改編不只是翻譯成中文,這次將場景從挪威的宮廷侍衛官別墅,轉移到台灣中南部鄉下的趙家,從原作結局延伸出現代版劇情,因為「華人很難逃離儒家思想下的家庭規範,某種『家庭的詛咒』。」
「選《群鬼》是因為演員少,只有四個,不像《三姊妹》有九個,」簡莉穎指出,「 一個人要如何理解另一個人的痛苦?」受到去年作家林奕含事件的影響,簡莉穎對原著最大的改動,就是將兒子遺傳自風流父親的梅毒,改為不明說的精神疾病,「疾病會帶有一種羞恥感,有時候是不能被討論的,在家庭裡都習慣替病人找個理由。」
簡莉穎說,《群鬼》最特別的是認為小孩會生病是因為整個社會的關係,因為父親很淫亂,梅毒就遺傳給小孩,或者因為基督教的壓抑導致,是父親或牧師要負責,「我其實想要問,如果疾病沒有誰可以負責,或其實每個人都有病,我想要更細膩地去探詢,背後這個壓力交織的過程。」
飾演兒子的演員竺定誼說,劇本有四人在餐桌上的場景,媽媽不停說著自己的不愉快,其他人一邊心裡想別的事情、覺得很煩,或者彼此關係不好沒有說破,但飯還是得繼續吃下去,就怕講明了得去面對,輕描淡寫但暗潮洶湧。台灣版的《群鬼》廿六日至廿八日將在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連演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