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漫遊藝術史》石頭記:中央公園地景「自然與人工」的交織混同

中央公園無可避免地存在「自然與人工」之間看似矛盾的張力。不少論述都提到,為了讓公園看起來很「自然」、很「風景如畫」,不惜投入了大量人力、金錢與資本技術。

紐約中央公園。(彭博)

鄭台祥

紐約中央公園的西南角,矗立著一塊名為Umpire Rock的巨岩,它是公園裡最受歡迎的網紅景點之一,無數遊客佇立其上。在此拍照,能夠將第59街、第五大道轉角處的著名建築一併收入鏡框。它像是一個天然舞台,揉合了前景巨石、中景綠樹,與背景布幕的摩天高樓,形成一幅曼哈頓獨有的、充滿想像的都市天際線。

這些大大小小的岩石露頭(outcrops)遍佈了整個紐約以至美國東北,它們看似尋常之至,實則挾帶了太多不為人知的複雜訊息。不同於公園裡的其它地景元素,如樹木、湖泊與涼亭步道,岩石是地球深歷史的見證者,存在的時間橫跨千萬年。探究這些石頭的身世,我們也許能一窺中央公園的歷史片段,並從中讀取公園地景裡自然與人工交雜混同的痕跡。

紐約中央公園的西南角,矗立著一塊名為Umpire Rock的巨岩,它是公園裡最受歡迎的網紅景點之一。(圖片來源:https://www.centralparknyc.org/locations/umpire-rock)

世界不是平的,曼哈頓尤其不是

從空中俯瞰,我們可能會將中央公園想像成紐約市中心一塊扁平的綠地,四周是整齊劃一的格狀街廓,鱗次櫛比的摩天高樓。這塊面積約3.4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了葛拉罕(Stephen Graham)口中習慣以平面看待的世界。1然而在200年前,曼哈頓這座北美原住民萊納佩人(Lenape)所稱的「多山的島嶼」(Mannahatta),其實是一片高低起伏的地形。從1856年的一張基地測繪圖裡,我們能夠清楚見到基地內散佈著大大小小的岩石,與參差不齊的破碎地貌。

中央公園1856年測繪圖。(圖片來源: https://collections.leventhalmap.org/search/commonwealth:3f463277s)

公園第五至第八大道的地質剖面分析。(圖片來源: Frances Loeb Library。)

冰河作用是造就這種地貌最根本的自然驅力。距今約九萬年前最後一次冰河時期,冰川邊緣從加拿大開始由北向南緩慢移動,夾帶著數不清的塊石巨礫,一路刨刮地表、摩擦岩床,所到之處,在紐約上州(Upstate New York)挖鑿出五指湖與哈德遜河谷,切割Adirondacks山脈,期間走走停停,最終在二萬多年前抵達今日的曼哈頓。漫長的歲月在這片土地刻劃出深淺不一的谷地,也留下了數不輕的刮痕、沉積物與冰磧石。2

早年先民尋求平坦的土地,以便建造家屋房舍,陡峻地形自然不受到青睞。隨著城鎮發展,許多高低起伏的地形被保留了下來,成為公園林地、墓園,甚至高爾夫球場。紐約市的其它公園,如北邊布朗克斯的Van Cortlandt Park,緊鄰哈德遜河畔的Inwood Hill Park等等,都建立在這些十億年以上壽命的岩床上方。這些塊石大多由片麻岩(gneiss)構成,包含了石英、雲母、黑曜岩等成分,成為地表最醒目的自然特徵。3

中央公園的岩石露頭。(圖片來源: The Central Park Conservancy。)

順勢而為:塊石融入公園地景設計

打從一開始,建造中央公園的命運就和這些古老的塊石密不可分。十九世紀中期,曼哈頓因外來移民人口大量增長,城市飛速發展的後果,導致擁擠髒亂、傳染病盛行。在社會賢達如布萊恩(William Cullen Bryant)、道寧(Andrew Jackson Downing)等人的呼籲下,在城市建造一大型公園的構想逐漸成形。1853年,公園場址選在位於第五、第八大道,從59街到106街之間,約600英畝的大片荒地。場勘時卻發現106街有塊巨大岩石橫空而過,尷尬的地形導致範圍向北延伸至110街,公園的位置就這麼確定下來,直到今天。4

1858年,身兼農業家與記者的36歲青年歐姆斯德(Frederick Law Olmsted),與英國建築師弗克斯(Calvert Vaux)共同贏得了中央公園設計權,他們首先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這些無處不在的巨石。他們僱用了數千人力整地開挖、清理場地,從1858至1861三年間,總計以火藥爆破、挖除了約一百八十萬立方米的岩石土方,其中大多來自修築隧道,其中約百分之三十就地回收利用,用來鋪設園區內道路基礎,5其餘則用作橋樑、水瀑與台階等各類景觀設施。

中央公園施工場景 。View in Central Park, New York, ca. 1859

歐姆斯德深知,參差錯落的地形比平坦的地表更有視覺上的吸引力,與其將之視為障礙,不如與它和平共處,甚至巧妙的利用它。早在1858年提出的報告書裡,他就將這些巨石登高望遠的特性發揮到極致。其中,弗克斯所設計,位在79街遠景石(Vista Rock)上方的城堡Belvedere Castle,本身就是以開挖隧道的岩石回收建成,供遊客遠眺草坪湖泊等美景。1867年完工後,仍保存其古樸的樣貌。

另一方面,當初規劃遊園動線時,設計者基於「人車分道」的安全考量,在動線交會處採用了立體交叉的手法,因此形成了許多隧道、涵洞與橋樑,以提供行人與馬車穿越無礙。其中,位於公園北側林地的巨石拱門(Huddlestone Arch),直接以現場爆破後遺留的塊石砌築而成,靠石塊本身的重量與摩擦力緊密結合,不使用任河水泥黏著材料。往西三百公尺,穿過一條密林小徑,則有另一座拱橋Glen Span Arch,它於1865年完工,1885年由灰色片麻岩取代腐朽的木材結構。這座拱門的構築手法更加細緻,石塊排列、加工方式及拱心構造,皆匠心獨具,粗糙的表面的彷彿從周圍岩盤中長出,混合了人工與自然,也低調融入了周遭地景。這些設施看似渾然天成,實則經過高度人工計算,在質樸粗曠之中隱含了精確的技術,也呼應了中央公園本身是一高度人工捏塑的自然風貌。

對公園設計者來說,塊石可以是阻礙,也可以成為轉化的契機。(圖片來源: National Park Service, Frederick Law Olmsted National Historic Site。)

在1858年委員會的報告中,歐姆斯德提到,有朝一日,曼哈頓將被剷平,成為一排排鱗次櫛比的樓房,原本高低起伏的地貌將不復存在。因此他希望能保留中央公園的巨石,做為原初地形的見證。對這些既有地形,應盡可能減少干預,並最大程度的發揮其景觀特色與效用。6 他的預言某種程度上成真了,曼哈頓後來依據1811年提出的格狀計劃發展,無數岩床被剷平,用來建造地基。中央公園裡,這些地貌則多少被保存了下來,低窪處成為湖泊,相對平坦之處成為大草坪,茂密植被成為林地漫步區,這種適境而為的手法,平衡了自然與人工,成為中央公園最受人稱道的設計準則。

北區樹林裡的Glen Span Arch。(圖片來源:作者攝影。)

荒野的精神象徵

塊石不僅具有上述的實用價值,同時還是一種精神的象徵。不同於歐洲園林擁有古老的貴族傳統,中央公園體現了新興的美式民主,強調公園屬於不分階級、全民共享的場所。如何透過中央公園的設計,來尋求美國文化的獨立性,正是歐姆斯德心心念念的目標之一。早年的廣泛遊歷,使他深切感受到「荒野」是美國最重要的資產,置身於壯美的大自然景色,有助於人們療癒身心,舒緩都市生活造成的壓力與疾病。因此,在面對無法技術上移除的大石塊,他索性將之部分保留,成為醒目的地標,更是一種「荒野」景觀的再現: 它們隱喻了紐約上州的Adriondacks及Catskills山脈。7如此一來,尋常的塊石被賦予了另一層意義,成為地質學上「深度時間」(Deep Time)的表達。

中央公園無可避免地存在「自然與人工」之間看似矛盾的張力。不少論述都提到,為了讓公園看起來很「自然」、很「風景如畫」,不惜投入了大量人力、金錢與資本技術。 這種弔詭的現象,其實說明了「自然與人工」的概念並非截然二分,而是一連串不斷轉變的辯證過程。從上述說明,我們不難發現設計者融合了自然與人工的手法態度。也或許,唯有透過兩者的矛盾共處,才能賦予中央公園地景更豐富多彩的內涵。這些隱藏的訊息,我們都能從一塊簡單的石頭中讀取。

1. Stephen Graham,《世界是垂直的:從人造衛星、摩天大樓到地底隧道,由分層空間垂直剖析都市中社會、政治的權力關係》, 臺北:臉譜,2020。

2. https://www.nycgovparks.org/about/history/geology

3. 同上

4. Heckscher, Morrison H. Creating Central Park. Vol. 65. No. 3.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08.

5. Commissioners of Central Park, Fifth Annual Report of the Board of Commissioners of the Central Park (New York: Wm. C. Bryant & Co., 1862), pp.96–99

6. Olmsted to the Board of Commissioners of the Central Park, May 31, 1858, in The Papers of Frederick Law Olmsted Volume III, pp.176.

7. Duempelmann, Sonja, and Susan Herrington. “Plotting time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Gardens & Designed Landscapes 34.1 (2014): 1-14.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漫遊藝術史 石頭記:中央公園地景「自然與人工」的交織混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