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漫遊藝術史》消失中的街頭風景—電影海報(二)

如果你覺得〈大俠梅花鹿〉的電影海報還不夠獵奇,來非洲迦納看看。這裡大概是世界影壇最邊陲的不毛之地,此地沒有太多的電影院,沒有體制化的發行系統,卻因此衍生出一種極具草根味的映演方式:快閃電影院。

陳雅雯

相關文章:消失中的街頭風景—電影海報(一)

引言

往昔的觀影行為像是一場集體狂熱:隨著長長的人龍排隊入場,票根上有著手寫的座位號碼、正片開始前得起立唱國歌、腦後還聽得到放映機嘎嘎作響。當我們以充滿儀式感的方式趨近銀幕的光與熱之前,是以張貼在戲院前的海報作為起點,那是一扇窺探之窗,勾起了無限想像。本專題系列探討數個電影海報實例,帶領讀者進入充滿草根野性、極具鮮活狂想的視覺手繪海報世界。

「黑人問號」的終極體現—超ㄎㄧㄤ的非洲迦納電影海報

如果你覺得〈大俠梅花鹿〉的電影海報還不夠獵奇,來非洲迦納看看。這裡大概是世界影壇最邊陲的不毛之地,此地沒有太多的電影院,沒有體制化的發行系統,卻因此衍生出一種極具草根味的映演方式:快閃電影院。從1980年代開始,一些「放映師」蒐集了幾部盜版錄影帶(舊時的VHS格式),全國跑透透,每到一處,就地放片,賺些蠅頭小利,以跑江湖方式,餵養了迦納一代代的觀影族群。影片是盜版,自然沒有正版海報,只好請當地畫師,就粗略的劇情大綱,即興發揮,因此誕生出一張張,完全「溢出」影片原本敘事的瘋狂創作:淒美的〈第六感生死戀〉被畫成魔胎轉世的恐怖片;〈金剛〉海報出現了大猩猩手撕女主角的謎之場面;〈追殺比爾〉海報中,鄔瑪舒曼和劉玉玲對決場面,有巨大蟒蛇亂入,難道是白蛇傳番外篇?正因為這種狂想風格,吸引了紐約策展人的注意,在2019年促成展覽〈禮讚肌肉男:迦納手繪電影海報的黃金時代〉(Baptized By Beefcake: The Golden Age of Hand-Painted Movie Posters from Ghana)。

〈第六感生死戀〉(Ghost)電影海報,約1990年。

〈金剛〉(King Kong Lives)電影海報,1992年。

〈追殺比爾〉(Kill Bill)電影海報。

海報貼出來,迦納發大財

究竟是怎麼樣的文化脈絡,誕生如此無厘頭的視覺產物?迦納海報對原版電影的超譯,與宗教和歷史語境有關。迦納在1957年脫離英國殖民統治,成為獨立國家。作為世界最大的可可豆出口國,並且黃金產量佔世界十分之一,迦納原本是非洲大陸上最強經濟體之一。但是獨立後的政局不穩,造成了長達數十年的經濟衰退。並且因為官僚系統的腐敗、金融管理失當,令原本的農業經濟受損、貨幣貶值。迦納人為了改善生活,積極尋求創新方法發大財,其中一項新興產業,是風行於1980、90年代的「快閃電影院」。業者帶著從非正規的管道取得的盜版錄影帶,巡迴全國各地,映演場地隨心所欲,其中多數是露天空間。為了吸引觀眾,請當地畫家,在粗麻布質料的麵粉袋上手繪海報,隨片走透透。

〈禮讚肌肉男:迦納手繪電影海報的黃金時代〉展出22張迦納海報,在這些作品中,西方電影不僅是現代化的象徵,也是宗教經驗的傳達工具。每位畫師的獨特風格,反映迦納豐富的繪畫傳統,也反映了西方商業視覺設計如何透過錄影帶封面,影響迦納畫師的創作。

從居家到廣告,無所不在的手繪圖像

繪畫在迦納是備受崇敬的藝術形式。千年以來,從家庭居所到祭祀場所都充斥著手繪圖像,多數為婦女所作,人們向來偏好經過裝飾的空間。到了二十世紀,由於缺乏有效率的印刷方式,繪畫成了最具商業效益的廣告招貼形式。當畫家因其獨特的風格受到重視,他們開始在作品上落款並標記日期。幾乎所有的畫師都依循著嚴格的師徒制培養而成:許多出身貧困的年輕男孩,如果在小學時期顯露了繪畫天分,會被挑選出來跟隨老師學習三、四年,在這段期間,他們能獲得食宿供應,同時學習繪畫傳統技藝,例如調色、構圖、編排字體。接著開始製作商業廣告或肖像畫,通常是名流人物或美女圖,以銷售給本地人或觀光客。英國人曾經在迦納設立歐洲模式的藝術學校,許多公立學校也教授視覺傳播,為廣告產業提供源源不絕的人才。到了1980年代,廣告畫師發展出一種新的圖像學:手繪的美國國旗塗滿了整棟建築,美式的名字聽起來又潮又酷,成為熱門的商品命名方向,例如理髮店常常以福特、波音707、華爾街為名。西方文化蘊涵豐富的行銷潛力。當長久習於觀看手繪圖像的迦納人,遇上了美式流行文化核心的好萊塢影像,就此激盪出一幅幅充滿狂想又根植於草根文化的海報圖像。

好萊塢和宗教傳統的奇妙融合

迦納海報強調高度吸睛、震撼的圖像,其實是草根文化和五旬節信仰象徵的混種產物,好萊塢的經典人物如”藍波”、”魔鬼終結者”等,成了道德意識形態的使者,成就了大眾文化和宗教的誇張混搭。

從十九世紀中期開始,不同的基督教教派開始進入迦納,其中以五旬節教派最為成功。五旬節教派強調載歌載舞、幻象、預言、驅魔、精神治療力量等,與迦納原生部落的許多傳統概念不謀而合。許多皈依基督教的信徒,將他們原本信仰的部落眾神,投射成基督教教義裡的魔鬼,更強化原有的民間信仰。此一重塑(Recasting)的過程,產生一種充滿混種特質的廣義基督教。

迦納獨立於1957年,當時的首相為了宣示對殖民霸權的拒斥,宣布禁映西方電影,同時將電影院國有化,只准播映教育和宗教影片。一時之間,宗教介入了大眾文化,許多產品行銷也披上宗教宣傳的外衣。教堂和露天的敬拜場所也成了娛樂中心、主辦演唱會派對和電影放映直至深夜。1980年代,五旬節教派獲致更大成功,因為很多人從鄉村到城市工作討生活,初來乍到異鄉打拼的他們,在教會裡找尋、締結一個新的社群、寄託鄉愁。到了1990年代,宗教電影映演結合教會敬拜活動,已經深植於公眾活動的核心,由此不斷強化五旬節信仰中「善惡對立」的道德價值觀。當西方電影開始經由黑市流入迦納,大眾已習於在一套意識型態的框架之下觀看電影。片商偏愛引進動作片和科幻片,部分原因在於片中主角經常面對現代文化例如貧窮、酒癮、賣淫、貪汙、不公等困境和衝突,這些都是宗教講道常見的議題。在此框架下,阿諾史瓦辛格可以被視為是耶穌救世主,而暴力、性、以及其他種種罪,原本是迦納文化裡的禁忌,但在電影的世界裡,都能被視為成道之路上的淨化、救贖,因而能被接受,前提是:電影結局必定是邪不勝正。

不敵數位科技,手繪海報黃金年代消逝

到了1990年代晚期,全球化市場機制下,商品低價化、電視日漸普及,DVD也開始流通,迦納經濟也改善了。由西方傳入的照相平版印刷技術,漸漸取代了手繪海報,而行動車電影院也漸漸自大城市中退場,轉戰偏鄉。地方商家也開始委託製作以數位技術拼貼的廣告,普遍認為這才是夠「潮」的風格。傳統海報畫師因應訂單減少的困境,轉而從事畫看板甚至彩繪棺材的工作。有些畫師開始接受海外訂單,或為迎合觀光客品味繪製電影海報,但和草創時期的作品相比,已經失去過往那種又瘋狂又質樸的魅力,迦納海報曾經的黃金年代,已然消逝。

精選作品

左圖是湯姆漢克1984年主演的〈美人魚〉原版海報,右圖為迦納版,可以注意到美人魚的臉孔已消失。迦納民間傳說有位水神,名為”Mamiwater”,看過〈美人魚〉的觀眾,將水神形象投射為電影主角,離場時以手觸摸海報上的臉,深信這會帶來好運,因此造成這張海報的臉被磨損無法辨識。原本僅供觀看的展示物件,成了可觸的魔法介質,在世界各地的民間信仰都可見。

左圖為1987年的電影〈鐵血戰士〉(Predator),由阿諾史瓦辛格主演。右圖為迦納版,其中怪獸擄走裸女的場面在電影中並不存在,估計是畫師自行「超譯」。

左圖為1993電影〈侏儸紀公園〉的經典款海報,右圖的迦納版選擇呈現電影中相當驚悚的一幕:暴龍將躲在廁所的人類一口吃掉。(這隻胖嘟嘟的龍乍看有點可愛?)

展覽資訊

時間:2019年10月17日至2020年2月16日

地點:海報博物館 (The Poster House)

紐約海報博物館創立於2015年,正式開館營運於2019年,收藏有自海報創發之初1880年代的作品到當代全球海報作品。

更多展覽資訊詳見官網:https://posterhouse.org/blog/exhibition/ghana/

CNN相關報導

https://edition.cnn.com/style/article/ghana-film-posters/index.html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漫遊藝術史 消失中的街頭風景:電影海報(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