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神楽坂週記》華麗地成功、愉快地自爆:Coleco公司的興亡(前篇)

Coleco這家現已不存在的美國玩具公司,對台灣人來說或許是有點陌生的名字,即使在老電玩迷之間,和重要性與知名度高出許多的Atari相較之下,大約也就被視為是早期遊樂器歷史中的一個註腳而已。然而,它的大起大落,卻隱藏著電玩史上或許最耐人尋味的歷史轉捩點之一。

神楽坂雯麗

從皮革公司到電玩大廠

以美國遊樂器廠商而言,Coleco創業的時間相當早。1932年由Maurice Greenberg所創立的Coleco,最早期的業務就如其原始名稱「Connecticut Leather Company」所示,與任何電子消費產品或玩具都完全無關,而是一家主要以皮鞋廠為供貨對象的皮革公司。

二戰結束後的1950年代,Coleco著手銷售以兒童和青少年為對象的皮革工具組,進入1960年代之後,Coleco則開始販賣塑膠製的充氣式兒童游泳池。在塑膠時代來臨的大趨勢之下,Coleco很快地將創業至今的主力皮革產品部門打包出售,不再經手皮製品業務,只有創業時的公司名中「Leather」的頭兩字,在後來該公司為人所知的名稱(Coleco)中留下一點痕跡。

1971年,經營Coleco的兩代Greenberg家族成員在紐約證交所合影。右二為公司創辦人Maurice Greenberg,左一則為帶領公司進入電玩市場的第二代經營者Arnold Greenberg。(網路)

1975年,Atari的「Home Pong」遊樂器上市之後,這種不起眼的廉價盒狀電子玩具,很快席捲了全美國客廳裡的電視螢幕,而許多電子廠與玩具廠見狀,也立刻紛紛跟進,想瓜分這座最新挖出來的金礦。到了1976年,在身為家族企業第二代掌門人的Arnold Greenberg主導之下,Coleco將其第一台廣為人知的電視遊樂器「Coleco Telstar」系列,投入了當時正值黎明期的美國電玩市場。

Coleco Telstar系列主機,木紋貼皮質感十分體現了70年代的家電風格;後來推出的豪華版「Coleco Telstar Arcade」,更是電視遊樂器史上空前絕後的「三角飯糰狀」主機;三個方向的機身分別對應了車、槍、球遊戲的玩法與控制器(機身正上方的銀色三角形是可抽換的遊戲卡匣!),堪稱美式遊戲精神的始祖。(網路)

當時,各大小廠牌的Pong遊戲機,幾乎毫無例外都採用了General Instrument公司的「AY-3–8500」晶片做為核心元件。AY-3–8500可以將一或多個《Pong》類型的遊戲收錄在一塊晶片內,因而能以最低限度的零件數量,構成一部電視遊樂器產品。

由於General Instrument過於低估這款晶片的市場需求,導致在突如其來的電玩熱潮中一片難求,嚴重缺貨。Coleco由於幸運地剛好是較早下單的廠商,因此得到優先供貨,是當年市場上少數能夠取得完整訂單量AY-3–8500晶片的電玩廠商。

儘管大受歡迎,但「Home Pong」或「Coleco Telstar」這種只能遊玩單純內建遊戲的低階遊樂器,無論是產品或市場的壽命都非常短暫,但成功搶得關鍵元件供貨的 Coleco,已經在這第一波遊樂器熱潮中大撈了一票。嚐到了電視遊樂器所帶來的甜頭,已經成功從玩具廠商化身新興消費電子產品製造者的Coleco,在往後的幾年裡繼續與Atari、Mattel這類新興或傳統玩具對手競爭,推出更新穎、效能與功能更強大的電視遊樂器。

與其說是電視遊樂器不如說比較像是錄放影機的ColecoVision電玩主機。其控制器是(今日看來)相當詭異的電話鍵盤狀,但手把插槽相容於Atari 2600與SEGA的Mega Drive規格。(網路)

ColecoVision與任天堂《大金剛》的不解之緣

1982年,Coleco以功能更強大的新主機「ColecoVision」投入家用電視遊樂器市場。作為Atari 2600的競爭對手,ColecoVision的賣點是其幾乎與翌年發售的SEGA SG-1000和(早期)日本MSX個人電腦同等的高性能。而且,ColecoVision還握有一大殺手鐧——隨主機同捆販售,由任天堂大型電玩機台移植而來的《大金剛》(Donkey Kong)卡帶。

當時在美國,正是任天堂的投幣式電玩機台《大金剛》大受歡迎之時,而ColecoVision幾乎是完整地在家用主機上重現了這款熱門街機遊戲,「在家就能玩到完整的任天堂大型電玩!」成了最有說服力的廣告詞,也讓ColecoVision這台新銳電玩主機的行情如日中天、水漲船高。

筆調寫實細緻的ColecoVision版《大金剛》遊戲包裝盒封面。後來會被叫做瑪利歐的那個男人,此時還只是個忙著英雄救美的無名水管工人。(網路)

有趣的是,這個在日本不曾發售過的ColecoVision版《大金剛》,是它的第一個家用主機移植版,而任天堂授權自家遊戲完整移植至其他廠商的主機,這也是頭一回(紅白機要到兩年後才會問世)。Coleco與任天堂在1981年底著手開始交涉授權及移植事宜時,當時《大金剛》才剛在10月出貨兩千組基板到美國替換慘遭滑鐵盧的《雷達鏡》(Raderscope),還在準備第二批貨的階段。

任天堂用以叩關北美市場的電玩機台《雷達鏡》出師不利,連帶影響該公司對美國市場的信心。(網路)

雖然《大金剛》大型電玩最終在美國大受好評,共賣出了六萬七千台機台,並進一步衍生出瑪利歐等經典角色品牌,但那都是往後幾年的事情;此時《大金剛》還沒真正開始爆紅,在以《雷達鏡》叩關北美市場卻不幸失敗之後,任天堂內部對《大金剛》是否能成功,看法仍舊非常分歧——剛成立不久的美國任天堂分公司,甚至有員工悲觀到已經開始準備求職履歷,「超前佈署」另尋出路。

但在Coleco公司這邊,可沒有人覺得有需要準備履歷。的確,他們事業中最輝煌的一刻才正要到來。

未完待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