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健保改革 政府不要玩法取巧

朱益宏

日前報載健保署編列123億,用於提昇醫療服務支付,預計在明年一月開始實施。本以為政府終於開始重視支付標準長期偏低的問題,但是越看越是心驚,原來這123億不是政府編列,而是今年的總額預算額度中的非協商因素醫療服務成本改變率的金額,真相是政府請客,強迫醫界來買單。

衛福部健保署今年預計編列123億元,用於調升醫療服務支付。(資料照)衛福部健保署今年預計編列123億元,用於調升醫療服務支付。(資料照)

醫界的醫療費用總額預算,分為「協商因素」及「非協商因素」二區塊,非協商因素中政府每年編列時,有一個計算的公式,其中一個是「醫療服務成本及人口因素成長率」,其中的醫療服務成本包括:人事費用、藥品採購費用、醫療材料採購費用、基本營業費用(包括房租水電等)、其他營業費用等五大項。

而且醫療服務成本是參考兩年前的政府調查指數做為依據,換句話說,就是反映兩年前的人事費用、採購費用和房租水電等營業費用,當工資調漲或者物價上漲或下跌,會在兩年後的「醫療服務成本及人口因素成長率」裡面做反應,以平衡醫院受到這些客觀因素的衝擊,以確保能提供原議定總額的服務水準。所以今年在醫院總額裡面編列的103億,依法應滾入基期,以反映兩年前因工資上漲和物價調整造成醫院成本增加的費用。

109年6月台灣的醫院家數共474家,其中地區醫院有367家,遍佈在368個鄉鎮,其中部分鄉鎮主要的醫療骨幹就是地區醫院,而地區醫院的形態差異非常大,有些是綜合型的地區醫院,有些是專科型的地區醫院(婦產科、精神科、骨科......等)還有一些是長照型的地區醫院,雖然地區醫院的形態差異很大,但是每一家都面臨到工資調漲和物價上漲的壓力,只有滾入基期,才能公平支撐大小規模型態各異的醫療院所。

健保署明明知道這樣的差異,卻仍然要將這些要用於平衡基本營業成本的補助,非法挪做應挹注資源來提升調整的急重難症支付,以回應醫界對於「通水管的費用比通氣管還要貴」的抱怨。這樣挖東牆補西牆的取巧做法,恐將成為台灣健保實施25年來摧毀健全醫療體系最大的元兇。

(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