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神楽坂週記》你也是神秘組織「網際網路老人會」的潛在會員嗎?

神楽坂雯麗

最近,有人在臉書上貼出將近二十年前剛冠上Yahoo!品牌的「奇摩網」首頁截圖,毫不意外的下面一排感嘆時光飛逝、人生過半的留言,其間夾雜著相當刺眼的「這我還真沒用過」、「那時我都還沒出生呢」之類充滿炫耀青春氣息意味(經筆者自由心證)的零星回文。

自然,雅虎奇摩的老首頁也令現年17歲286個月的筆者懷念。但看見這則貼文的筆者,首先並不是感受到什麼深刻的懷舊情緒,而是想起了一個近幾年偶爾會在推特上看見的日文標籤「網際網路老人會」(インターネット老人会)。除了在推特上,在YouTube或NicoNico動畫之類的網站,只要出現任何與那個相近年代有關的影片、圖片,也都往往會跟隨著這個標籤。

曾幾何時,「剛與Yahoo!結合的奇摩站」已是將近二十年前的往事。(網路)

「網際網路老人會」當然不是一個實際存在的結社或老人福利單位,「會員」們不會登山踏青談論兒孫之樂、不會泡茶下棋打盹,也不會組織遊覽車旅行團或舉辦歌唱比賽。這是當日本推特使用者在網路上討論令當事人感到懷念的網路事物、網路文化時,經常使用的一組標籤,而他們所懷念的時間區間,也往往落在第一波網際網路熱潮興起後,直到社群網路年代即將降臨前為止,也就是1990年代中期到2000年代初期。

「網際網路老人會」一詞可追溯的起源,則是2015年在日本愛知縣舉辦的一場實體座談會「2000年左右的網際網路緬懷會」(2000年ごろのインターネットを懐かしむ会)。根據如今依然公開的活動時程表,當天下午與會來賓熱烈討論了「Wonder Swan(Bandai的掌上型遊樂器)的回憶」、「回顧數碼寶貝」、「自製同人遊戲發布方法簡史」與「破解單機遊戲防拷措施的故事」⋯⋯等精彩(?)內容。後來,當與會者在推特上談論這場堅持不開直播的座談會時,「網際網路老人會」這組標籤也就隨之誕生。

這類以「古老」網頁技術呈現的網站,如今看來反而令人有種詭異的新鮮感。(網路)

如今需要在社群網站上開副帳躲避長輩或上司追蹤、神經因為LINE群組裡無休無止的工作聯絡為之緊繃的一代,可能已經很難想像過去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並不是人人都會隨時隨地透過電腦、智慧型手機與行動網路等「黏」在網路上。如果說現在以社群網路為主體的網路是一種基礎設施,那時的網路更像是另一個不受打擾的裡世界。

在日本,形成「網際網路老人會」懷念風氣的其中一個理由,是在寬頻網路尚未普及之前,無論是連接網路、建置網站供瀏覽,都是一件昂貴的事情。而在網路供應商僅有NTT獨占的時代,日本網路使用者們當然也只能以又慢又貴的撥號網路上線。

因而,這也催生了盛極一時的「純文字網站」風潮。以純文字寫就的內容、以純文字構成的Ascii Art,這種極力節省頻寬與成本的內容呈現方式,在有意無意間構築出一個巨大的文化生態圈。再加上網際網路年代來臨前的各種BBS文化,經歷過這些的人們,即使現在「棲息」在看似現代日本網路生活重心的推特上用智慧型手機刷著推特時間軸,當他們聚在一起「取暖」、緬懷過去歡樂時光時,就會掛上「網際網路老人會」這塊招牌(標籤)。

若讀者看到這類截圖會起共鳴,您或許已經邁入網路初老年齡層而不自知。(網路)

而對新一代的網路使用者來說,這種古老的網路風格與文化,反而顯得新鮮;因此也有人會模仿這類純文字網站的風格建站,或是使用幾乎被遺忘的html語言來妝點網站。而對曾經親身經歷過這一切的人來說,這或許也是某種「數位初老症頭」的表徵——例如,若你會被《阿部寬與山葉發動機的共通之處》這篇文章中的網站呈現方式給「打到」,那很有可能,你也已經是「網際網路老人會」的一分子了。

其他筆者能夠想到的「網路初老症頭」還有:看見Flash動畫會莫名覺得懷念;每隔一段時間會在電腦裡用虛擬機安裝Windows 95甚至Windows 3.1;覺得寫部落格才是真正的UGC內容;會打開Internet Archive之類的網站對著螢幕微笑;偶爾會懷念起臉書等社群網站還不存在的時代;記得PTT以外的Telnet BBS;認定智慧型手機的出現是人類文明的倒退⋯⋯等等。

在現實中會被這類偶然發現的90年代科技產物吸引目光,也算是網路初老者的常見症頭。(作者提供)

至於那些「看到Windows 3.1會覺得版本太新」、「用視窗版的網景領航員上網簡單到令人無感」、「親手組裝過蘋果二號相容機」,經歷過真正的網路黎明期的上古神獸級大長輩們——或許您們還是另組「網際網路人瑞會」比較合適⋯⋯。

什麼?你說「網際網路」四個字本身就已經足夠令人懷念?這又是另一個(或許有點不那麼愉快)的話題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