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治的日常》內政和外交自相矛盾的原敬內閣 (下)

「三一運動」對原敬本人確實造成了衝擊,他決定改變長期以來相當高壓的日本殖民方針,廢除「武官總督制」是優先考慮的方向。原敬向來是一個妥協主義者,他沒有真的把武官換掉,但讓相對陸軍來說,比較開明的海軍大將齋藤實出任總督,全力培養朝鮮的親日階層,並在任官、貿易、教育上,都給朝鮮人比過去較好的待遇,改變過去的「武斷政治」為「文化政治」。這個廢除「武官總督制」的期待,倒是在治理相對容易的台灣落實了。

李拓梓

續上篇

儘管在內政上採取比較自由開放的態度,原敬政權還是有一個深層矛盾,就是在帝國跟民主主義之間,日本該何去何從?

在原敬內閣任內,最重要的國際事務就是巴黎和會的召開。日本派駐和會的全權代表,是原敬的恩人西園寺公望。他也是主導和會的法國總理克里蒙梭的好朋友。和會除了處理歐洲問題外,原先大家不是很在意的亞洲問題,也引發了重大爭執。儘管不是主要參戰國,但中國和日本兩國,為了山東問題在爭執不休。在和會之前,日本已經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日本方面顯然認為中國已經接受日本在山東的特權,因此要求把條文的部分內容拿上和會處理。

中國則好不容易有機會在國際場合要求列強伸張正義,自然抵死不承認二十一條。中國和會代表顧維鈞在和會上剴切陳辭,要求日本撤出山東,並且提出恢復中國主權完整的要求,嚴正駁斥當初被迫簽下的二十一條。可是由於中國是弱國,提出的要求雖然理想,但跟列強的世界並不相容,因此並不十分接納中國的要求。但列強從顧維鈞的指控中,明確感受到日本對中國的二十一條要求確實稍嫌過份,甚且可能侵害列強在中國的均等機會,尤其是滿蒙利益的部分,和會上諸國都暗示日方要知所進退。

在巴黎和會之前,日本已經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日本方面顯然認為中國已經接受日本在山東的特權,因此要求把條文的部分內容拿上和會處理。(圖:網路)

當時的美國總統威爾遜,過去是普林斯頓大學校長,具有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他主張的「民族自決」,後來引發了亞洲社會很大的衝擊。不僅僅是中國民族主義抬頭,朝鮮獨立運動,甚至後來日本一手主導的滿洲國,其實都是威爾遜自決主張下的產物,儘管這些民族主義興起的原因各異,也不一定言之成理。

巴黎和會中列強對山東問題的裁決,引起了中國社會極大的不滿。「五四運動」隨之興起,學生不僅抗爭,還燒毀親日官員的官邸。除了民族主義的反日、反霸權訴求,年輕學生對中國自身民主、科學的現代化要求期待,也帶給中國政治極大的震撼,為中國近代史劃下轉捩點。由於國內的壓力,中國代表顧維鈞最終並沒有簽署要求中國在山東問題上退讓的《凡爾賽和約》,讓和約少了中國的角色,也為日後中日衝突埋下伏筆。

就在原敬為了和會傷腦筋的同時,朝鮮也爆發了追求獨立的「三一運動」。事件肇因於退位的高宗皇帝突然死亡,外界四處謠傳是因為日本人毒殺。此事引起韓國人非常大的不滿,三月一號,學生在京城宣讀「獨立宣言書」,正式宣佈朝鮮獨立,引起日本軍警的逮捕行動。但朝鮮人想獨立的心願太強,三月二日後,事件開始向全國擴散,到五月為止,總計高達兩百萬人次參與反日示威,為了穩固統治,日本決定派兵鎮壓。

日本的鎮壓手段極為殘忍,事後統計,朝鮮人死亡七千五百零九人,傷者一萬五千八百四十九人,被逮捕者四萬六千三百零六人。這些數據,也讓受到「三一運動」刺激,在上海組成流亡政府的李承晚注意,並將此事拿到巴黎和會上,對日本提出嚴厲的控訴。儘管在現實上,指控日本的效果有限,但國際輿論同情朝鮮人,卻也讓一向主張自由民主的原敬政權臉上無光。

三月一號,學生在京城宣讀「獨立宣言書」,正式宣佈朝鮮獨立,引起日本軍警的逮捕行動。但朝鮮人想獨立的心願太強,三月二日後,事件開始向全國擴散,到五月為止,總計高達兩百萬人次參與反日示威,為了穩固統治,日本決定派兵鎮壓。(圖:網路)

不過,在日本國內,日朝之間的民族衝突其實很劇烈,日本人並不喜歡朝鮮人,媒體多用「鮮人」這樣的蔑視字,認為朝鮮人是「劣等民」,把「三一運動」講述成「暴動」,因此「三一運動」對原敬內閣的政治基礎,並沒有造成很大的衝擊。

只是「三一運動」對原敬本人確實造成了衝擊,他決定改變長期以來相當高壓的日本殖民方針,廢除「武官總督制」是優先考慮的方向。原敬向來是一個妥協主義者,他沒有真的把武官換掉,但讓相對陸軍來說,比較開明的海軍大將齋藤實出任總督,全力培養朝鮮的親日階層,並在任官、貿易、教育上,都給朝鮮人比過去較好的待遇,改變過去的「武斷政治」為「文化政治」。

這個廢除「武官總督制」的期待,倒是在治理相對容易的台灣落實了。

1919年,第八任台灣總督田健治郎就是一位出身遞信省的文官,他任內推動「內地延長主義」,把殖民地看作內地的延伸,一定程度減少了過去武官總督嚴厲的習氣,讓台灣也跟著短暫感染了「大正民主」的氣氛。

1920年底,皇太子妃候選人九彌宮家因為被懷疑有眼盲疾病,引起西園寺公望、山縣有朋等元老干預,山縣有朋希望解除婚約,卻遭到皇室拒絕。當時左派之外,也相當活躍的國粹主義者對山縣有朋感到不滿,也不欣賞原敬事事妥協的作風,對原敬政權有很多批判,外界也開始傳出有右翼份子想要暗殺首相的風聞。

第八任台灣總督田健治郎。(維基共享)

同時,連續多起高官賄賂事件,也讓原敬政權受到很大的輿論壓力。尤其是滿鐵副社長以超過市場的價格購買煤礦、船隻,並以此為條件要求廠商向「政友會」捐款,引起輿論對政友會的反感。不久之後,又爆發了十七位東京市議員涉入包庇明治神宮參道偷工減料。不僅是「政友會」涉案,後來連反對黨「憲政會」總裁加藤高明也捲入賄款疑雲,讓民眾對當下政治的貪腐氣氛感到極端不滿。

1921年十一月,原敬首相準備前往近畿開會,在東京車站丸之內南口一帶,遭到十九歲的右翼青年中岡洋一持短刀刺殺。短刀刺入原敬的右胸,原敬隨即失去意識,成為日本第一個在任內被刺殺的總理大臣。中岡受審時,表示他刺殺原敬,是因為深感原敬違背人民的期待,只在意政黨利益,卻忘了國家利益。

1921年十一月,原敬在東京車站丸之內南口一帶,遭到十九歲的右翼青年中岡洋一持短刀刺殺。(維基共享)

中岡到底是自發行動,還是背後有利益集團指使,並沒有被追查出來。不過中岡的指控,原敬本人想必不可能接受。他一定會覺得,比起揮刀刺殺首相成為烈士,在綁手綁腳的泥沼中匍匐前進的執政,要難上幾百倍。因此他的苦和忍,像中岡這種莽撞覺青,怎麼可能會懂。

原敬是一位嚴謹的人,他有撰寫日記的習慣。這些日記,也成為後世史家理解明治、大正歷史的重要參考資料。原敬在死前,曾經在日記上留下遺言,說他死後不接受爵位、勳表,也因此留下了「平民宰相」、「無爵宰相」的美名。

原敬有撰寫日記的習慣。這些日記,也成為後世史家理解明治、大正歷史的重要參考資料。(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