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All The Way Home》中國票房復甦 美觀影人次新低 好萊塢真要沒落了嗎?看2017年中美票房紀錄消長

「生命是會自己找到出路。」藉著票房數字的變化,我們看到的是,美國影視產業的各個層面,無論是製作、發行、或是放映,為了因應市場的需求與變化,都將持續朝全新的方向演進變化,而中國票房的成長與結構,也讓人看到中國影視產業未來對於亞洲甚至全世界,可能帶來的影響。

馬斌

好萊塢電影大片強佔世界各地戲院,但也必須靠這些海外市場來填補越來越大的製作預算,這當中最重要的地區市場,當然是中國大陸;2017年全球最賣座的電影是《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這並不稀奇,但扣除美國本地票房的海外國際市場,去年的賣座票房冠軍影片卻不是《最》,那是哪一部呢?第二名又是誰?其實冠亞軍兩部片都是因為在中國大賣,才能登上寶座,冠軍並不太令人意外,就是在中國最火,在台灣與世界各地也都是名列前茅的美國片,而且還是中美合拍的《玩命關頭8》,但國際票房亞軍可能就會讓一些人掉眼鏡了,那就是去年在大陸打破所有票房紀錄的愛國動作大片,單靠著中國一地的票房就登上亞軍的《戰狼2》。

扣除掉美國當地票房,國際票房冠軍竟然是《玩命關頭8》,亞軍更是讓人意外的《戰狼2》,全是因為大陸票房的影響力(註:片名前的排名是加上美國票房的全球總票房排名名次)

託中國戲院票房的持續增長,2017年全球票房總數持續上漲,中國票房雖然前一年(2016)成長趨緩,不過2017年的成長率恢復到兩位數的14%,但同一期間,美國本地的票房收入,卻是三年來的首次下跌,更令人憂心的是,其實前三年的票房上揚,是因為票價持續上漲,才會讓總票房看似成長,事實上,電影票的賣出數量卻是持續下跌,到2017年的銷售票數更是24年來的新低,難道全球電影市場的重心將開始傾向中國而不再是美國了嗎?好萊塢將逐漸沒落?以後暑假大檔期片子,都要變成中國片或是中美合拍片?還是美國的電影院將開始倒閉關門,成為黃昏事業?

其實別擔心,因為美國依然是全球電影產製中心,Content is King,《侏儸紀公園》裡說得好:「生命是會自己找到出路。」藉著這些數字的變化,我們反而看到的是,美國影視產業的各個層面,無論是製作、發行、或是放映,為了因應市場的需求與變化,都將持續朝全新的方向演進變化,而中國票房的成長與結構,也讓人看到中國影視產業未來對於亞洲甚至全世界,可能帶來的影響。

2017年美國票房不但大跌,觀影人次更是跌到24年來新低。

《星戰》中國票房不佳 醍醐灌頂好萊塢

先來說說中國票房的現況,2017年其實是相當有趣的一年,對於美國片商而言,雖然中國市場潛力仍在,但持續了五年的大爆發成長,到2016年已明顯趨緩,加上美國方面主動查帳,確認中國票房造假比例高達9%,加上《建軍大業》、《戰狼2》等片票房造假或炒作疑雲,2017年中國市場本應該成長更少,甚至可能負成長,讓美國片商又愛又怕。

過去因為開放外片進口數量有限,加上中國真正引進外片的歷史才15年,觀眾對外片的好奇與需求都相對的高,因此幾乎每部外片都能創下高票房成績,甚至有些片在中國的票房收入比美國還高,但現在能引進的外片數量越來越多,且素質參差不齊,分散也降低了觀眾的好奇心,加上今年與WTO的談判將會有明確結果,開放外片上映數量與分紅比例,都預期將會被迫大幅提高,好萊塢還想稱霸中國市場,可說是越來越難了,上個月就發生了讓好萊塢憂心的狀況:全世界大賣的《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居然在中國慘敗,收入只有美國的5%,若是跟中國去年上映的電影比較,連年度排行前五十名都排不上。

《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在中國的表現之差,可說是出乎所有(美國)人的意料之外,《最》在美國與全世界都已經成為2017年上映電影的票房冠軍,更是史上排名第九,若是將美國除外,國際票房也排名2017年第五,其實也不算太差,但若是比較同系列影片在中國的表現,前一集《原力覺醒》創下8.25億人民幣票房,迪士尼雖不滿意但尚能接受,外傳片《俠盜一號》票房接近《原》六成,與美國相仿,也不令人失望,因此當《最後的絕地武士》延續《原》的上片模式,不與美國或世界其他地方同步,在12月聖誕檔期前上映,而是改在新年檔期元旦上映時,沒有人會預期到首周票房竟然連《原》的一半都不到,上映三周後已經被撤下絕大多數首輪戲院,總票房也只有《原》三分之一,不到3億人民幣。

(設計對白)芮:你說啥?《最後的絕地武士》的票房在中國只有《原力覺醒》的三分之一?

相對比較台灣,雖然這類太空歷險電影不是最賣座的類型,但《原》在台北也有九千多萬(台幣)的票房,年度前十名不是問題,《最》也有四千多萬將近五千萬,而且已經兩個月了還持續上映中,票房比例上也與美國相仿,年度排名也至少有26名,外傳《俠盜一號》票房則只有《原》的三分之一,但也有三千多萬,比例上與其他非美國國家也差不多,顯示台灣觀眾與世界其他地區對此系列的興趣程度是相近的。

中國觀影外片歷史年輕與文化差異,好萊塢需重新思考戰略

《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整體成績其實是讓片商滿意的,但在中國的慘敗卻透露出一些訊息:星戰系列之所有能走紅全世界,是因為從1977年四部曲上映後,近40年來培養了一群忠實影迷,但40年前中國卻剛剛結束文化大革命,根本還沒有開放進口外片,沒有人看過原始三部曲,甚至之後的數位版與前傳三部曲也沒上映過,《原力覺醒》因為話題性高,又是系列隔了20年後的新篇,在媒體炒作與好奇心驅使下,吸引了大批觀眾,而《俠盜一號》至少還有姜文與甄子丹參與演出,增加了本地觀眾的興趣,但《最》吸引大陸觀眾買票的刺激因素不足,在觀影歷史與影視文化上的差異,是好萊塢必須對這個年輕市場更深入了解與研究的,並不能與其他已經長年習慣熟知美國電影文化的國家地區,同等對待之。

另外,《最》的上片時間也是導致票房低落的原因之一,中國觀眾對國產片支持度相當高,根據2017年整體票房分析,國產片支持度是超過外語片的52%,而且十年來如一日,從未大幅改變過;比較之前《原》與《俠》上片時,不論是中國或好萊塢片,都沒有同等級的大片上映,但這次《最》上映前的周末,卻碰上也是系列電影的國產片《前任3:再見前任》,新年檔觀眾在選擇上,顯然大多選擇了前一周超級大賣的本土片,《前任3》的累積票房已經高達近20億人民幣,而且現在還在戲院上映中。

中國17年票房能復甦全靠兩大救星

前面提到,中國2017年票房其實是碰到很多挫折與阻礙的,但卻還能從前一年僅單位數的成長率,復甦達到近兩位數,其實是因為及時出現了兩個救星:國家機器與觀眾。

救星一:觀眾對大片的熱情

《玩命關頭8》之所以能登上美國以外地區的國際票房冠軍,靠的是中國貢獻近四成(近四億美金)的收入,《戰狼2》則是僅靠著中國本地票房的50億人民幣(八億美金,佔全球票房的99.7%,是的,《戰狼2》也有在中國以外國家上映,包括美國),就站上了亞軍位置,這兩部片當然也是中國本地票房的前兩名,若是再加上中國票房季軍《羞羞的鐵拳》,這三部片在中國的票房收入,就佔了中國總票房的兩成,560億人民幣的新高,其中100億都是這三部片的貢獻,這三部與其他總共破紀錄的15部超過10億收入的影片,讓中國2017年度票房與觀影人數都恢復到兩位數的成長。但中國電影市場能這麼快復甦成長,是不可能只靠觀眾與電影人士的支持與努力。

《戰狼2》證明中國觀眾對於本地片的支持,是中國票房能持續成長的主因。

救星二:電影產業促進法

若是仔細看中國票房的變化,你會發現,除了2016年整體的成長減緩到只有5%-7%,2017年前三個月與前一年同時期比較,甚至是持續滑落的,但就在三月,中國廣電總局宣佈施行「電影產業促進法」,這個法規雖然對於內容上的管制是更明確與嚴厲,但也確實更加強了保護中國電影產業的各個層面,特別是其中條文針對不論任何形式放映或傳播「未取得公映許可證」的影片,所做的管制與處罰,確實讓更多利用網路傳播盜版影片的個人與企業,被強制刪除影片,盜版網站也遭到更嚴峻的取締,促進法還保障中國本土片的排片上映率,這些措施都大大幫助了去年票房與觀影人數的增長。另外,促進法也嚴格規定外國人與外國機構不得獨立在中國拍攝電影,等於是逼迫外國製片單位必須與中國公司合作,才能在中國拍片,扼殺任何非本國人的獨立拍片製片行為,這種同時給紅蘿蔔與鞭子的管理方式,在中國這種一黨專制的國家裡,確實是保障了中國本地影片攝製產業的發展。

不過美國片依然會是中國與世界各地的主要影視進口品,因為儘管美國去年票房收入比前一年跌3%,觀影人數甚至減少7%,但電影與電視劇製作數量卻不減反增,也就是說,雖然進戲院看電影的人次變少了,但影視作品沒有減少,也就表示觀眾也並沒有減少,只是更多作品不再是由大片廠製作發行,而上映呈現給觀眾的方式也不再只是透過戲院而已。

網路兩巨擎進軍奧斯卡分食大餅,形成新勢力反有助好萊塢

網路巨擎Netflix與亞馬遜今年繼續在奧斯卡有所斬獲,兩家公司藉著《泥沼》與《愛情昏迷中》以及其他影片,共獲得九項提名,實力已經不輸其他大片廠。

繼前一屆奧斯卡,首次有影視串流公司作品獲得提名,亞馬遜投資的《海邊的曼徹斯特》獲得提名6項,並且拿下最佳男主角與最佳原著劇本獎之後,今年亞馬遜的最大勁敵網飛Netflix,也大張旗鼓進軍奧斯卡,除了去年也有獲得提名的紀錄片獎項,今年獲得3項提名之外,靠著《泥沼》(Mudbound)一片,與匈牙利電影《夢鹿迷情》(On Body and Soul),破紀錄的總共獲得8項提名,而且亞馬遜今年也沒缺席,以《愛情昏迷中》(The Big Sick)獲得一項最佳編劇提名。

網路串流服務分食傳統影視市場大餅,是這幾年早已成形的必然趨勢,但上個禮拜卻發展出最新狀況,大片商其實與串流服務是可以攜手合作,分享全球利潤的;即將上映,由娜塔莉波曼主演的科幻冒險影片《滅絕》(Annihilation),製作發行商就將美國與中國大陸以外的全球發行權,賣給了Netflix,根據了解,片商是經過仔細計算後發現,與其自己到各個國家市場花更多錢進行宣傳行銷,卻無法保證票房能回收多少,還不如直接賣給全球已經有超過一億會員的Netflix,確定拿到一筆發行費來得安全可靠,甚至業界已經有人預言,如果中國政府對於外片進口抽成不能減少降低的話,未來預算較少的外片,都可能走網路串流發行方式,甚至直接與中國三大影音串流服務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合作。

因應世界影視市場新潮流,美國製片人與戲院都有因應之道

《羅根好好運》企圖改變美國大片的製作與發行方式,不再倚賴大片廠。

另外,去年八月上映的電影《羅根好好運》,導演索德柏格則是決定不透過大片廠發行影片,完全透過自己的製作公司,藉著自己的名氣與技術,與精心挑選的大牌卡司們合作吸引資金,結果成功賺得了預算1.5倍以上的收入,加上宣傳開銷費用確定沒有賠錢,索德柏格表示希望藉此片證明,現在製作發行影片真的不再需要靠大片廠撐腰了。

至於進戲院看電影的人變少了,戲院業者不緊張嗎?別擔心,戲院業者也早就有因應之道;在美國,戲院方已經與大發行商們進行談判,希望縮短新片上檔時間,合作開發新片上網串流服務網站,與發行片商分利潤。另外,戲院不一定都必須放電影來賺錢,不用說美國,在台灣的威秀連鎖影城,就已經在提供不同的放映服務,包括英國舞台劇、演唱會等各式內容都有,去年美國戲院還嘗試放映現場直播的拳擊冠軍賽,以及電視影集的首播集等,畢竟與一大群人聚集在戲院裡看片,還是不同於自己在家看。

三銀幕戲院。(照片來源:www.barco.com)

除此之外,戲院還有一項吸引觀眾的武器,那就是放映技術,這是家庭劇院永遠無法趕上的,除了傳統電影的影音品質不斷提升(例如: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3D、4D等),美國與中國的大型連鎖戲院也都已經開始建構三銀幕與360度環繞的戲院,試圖提供觀眾更多觀影新感受。

所以說,真的不用擔心,只要觀眾願意繼續花錢花時間觀賞影視作品,就會有人願意製作好的內容作品,至於是用什麼形式播放,或是在哪裡播放,這些都不是重點,因為好作品一定會有人去找來看,生命是會自己找到出路的。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