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關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建置與否的觀塘環境差異影響評估案,幾經部分環保學者退席的杯葛,以及前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公開請辭的壓力,日前終於闖關成功,乃是走向「二○二五非核家園」務實步驟的展現。第三接收站與深澳電廠本屬環保與經濟發展議題,卻淪為此次選舉反對黨最大的政治操作,目前看來執政黨以停建深澳電廠換第三接收站的策略似乎奏效,但是議題背後凸顯的經濟發展與環保如何兼顧,以及如何突破民粹壓力,讓類似的公共議題討論能夠以專業及眾人之利益為本,乃是更值得關注的焦點。
任何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均會產生能否兼顧環保的爭議,保護環境生態免於人為的破壞,尤其對於大自然資源的珍愛惜福觀念,逐漸深入人心,蔚為一股大潮;但是,欲求經濟發展完全不對環境生態造成衝擊,除非民眾選擇反璞歸真,回到原始生活型態,否則是不可能、不切實際的理想。其實,經濟發展與環保不是二擇一的選擇題,而是如何達到最佳平衡狀態,使得人類物質文明、生活水準得以提升之餘,大自然只遭到最小程度的破壞,這才是解決經濟發展與環保爭議最務實的作法。遺憾的是,環境生態保護議題,由於特定團體的操作,加上居民普遍厭惡在住家附近建造嫌惡卻是生活必需的設施,從電廠、化工廠、垃圾處理廠、水庫、變電所等,其中最有力的反對武器,乃是環保大旗,以致公共工程或民間投資往往受到阻撓,不但造成經濟停滯,連一般民眾的基本生活也受到牽連,最後只博得愛護環境生態的美名,實際上多數人的福祉與生活便利卻遭到嚴重的剝奪。
在環保桂冠加冕下,出現了「要電卻不要蓋電廠」、「要水卻不要蓋水庫」、「要居住正義卻反對都更」、「要交通便捷卻反對興造高速公路」等非理性民粹思維,保護生態已然走到了極端,不食人間煙火,彷彿人活在這個地球上,可以要求文明進步,卻堅持不損及生態之分毫。如此狂熱的主張,即便出自動機純正的環保學者、行動份子,已令人感嘆頑固不知變通,何況更多介入抗爭的是如假包換的投機政客,只是基於個人或政黨利益而反對,行徑更顯不堪聞問,相信也不為多數民眾所接受。以此次三接環差審查為例,位於觀塘的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是在二○一五年馬英九執政時期拍板定案,當時國民黨無論部會、地方行政首長或民代鮮少表達反對之聲,反而是小英執政後,將開發範圍從二三二公頃大幅縮減至二十三公頃,工業港海堤長度由原本的二八六○公尺縮減為一六八八公尺,防波堤再向外平移二十公尺以上,避開藻礁和柴山多杯孔珊瑚,更將周遭海域劃為保護區後,應可更加達成生態保護的效果,孰料反對黨政治人物卻披著環保外衣,堅持反對到底,毫無讓步妥協餘地,企求得到環保鬥士的光環。這些前後矛盾的舉動,就像當初很多反對黨政客全力封殺前瞻基礎建設,但選舉一到,為了贏得鄉親選票而改口這些建設的必要性。彼等所作所為,係為了國家之大義,抑或私人之小利,明眼人不難看透。
人類物質文明的發展,必然要付出代價,重點不在放棄發展而回歸環境生態的原始樣貌,而是如何在進步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生態的衝擊。換言之,經濟發展與環保本可兼顧,達到均衡狀態,不必偏廢,只是選擇其中一端,自認為至高無上的價值,必定會走入極端,釀成文明退步的悲劇。能源政策不僅攸關經濟與產業的發展,更關涉民眾的基本生活需求;一旦缺電,豈止經濟倒退,民眾生活更陷入混亂不便,反而是全民共同承擔代價。三接完工後,可改善南電北送現狀,更可提高天然氣的發電比例,對非核家園的落實極其重要,且其不斷修正縮小工程計畫,對生態環境之衝擊已降至最低程度,尚且受到政客移花接木式地攻擊,且能號召部分民眾狂熱投入反對陣營,可見台灣理性討論空間之嚴重欠缺。「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是不可能實現的烏托邦,台灣必須超脫政治操作下的激進環保生態主張,在損害最低的必要條件下堅定推動公共建設,才能邁出前進的腳步,走出景氣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