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台商返台的契機

中國投資環境惡化,風險升高,台商紛紛撤出?根據上市櫃公司去年年報顯示,一千多家上市櫃公司去年合計匯往中國資金達二○三三億元,但匯回僅一百億元,匯出匯回比率僅五%,而累計匯出金額高達二.一七兆元。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包括出售、清算、解散、被併購或破產的台商中國子公司,合計在中國投資金額達一四八億元,創下歷年新高。且上市公司投資中國子公司合計家數約五千家,超過三分之一經營虧損,比重亦創歷來新高。

近二、三十年,中國是台灣最主要的對外投資國,在台灣經營成本上升,抗爭頻仍之初,中國是台企出走的首選,長此以往造成台灣經貿過度向中國傾斜。如今台灣匯到中國的資金逐年減少,雖然降幅不大,卻意味中國熱的退燒;而匯回金額的增加,也顯示台商將獲利匯回支付股利等用途,用於再投資中國的現象減少了。而台商倒閉、虧損的家數、金額創新高,更反映出中國經濟逐漸失溫,經營風險劇增的危機。中國除了經濟成長趨緩外,近來民間以投資理財為名的老鼠會亦頻傳倒閉,詐騙金額每每超過百億人民幣,顯示金融詐騙、債務風暴一觸即發,不但經濟陷入困局,更可能引爆社會的對立與衝突。

上述現象可總結出一句話︰中國經濟潛藏的泡沫、危機已一一浮現,中國確實是全球經濟最大的風險。其實,長期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雖然二十幾年來表現亮眼,卻是違反自由市場規律,在政策扶植與資源挹注下揠苗助長式的成長,早已感染各種病毒,在經濟體質虛弱時便會一一發作,或以急症或以慢性病呈現,亦即所謂硬著陸或軟著陸,但不管如何,泡沫遲早是要破滅的。而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是在產能過剩。然則,何以致此?係因GDP(國內生產毛額)已經成為政績的表徵,變成一種流行的神話,其成長或縮減幅度常與執政者的能力劃上等號,在中國更是升官發財的保證。而GDP乃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間內商品與服務的總產出量,係一種純粹數量的概念,無關品質與感受,因此中國為了維持GDP高速成長的神話,便採取工廠擴產與推動基礎建設,全面開動生產機器,以衝高量的堆疊,卻無視效率品質與成本控管概念,更不管需求如何,以致造成全球性的生產過剩,導致產業陷入紅海式競爭。生產過剩固然使得低價商品氾濫,壓抑通膨,但也因供過於求,阻礙企業無法獲得正常利潤,紛紛宣告倒閉減產,連帶拖累勞工的薪資無法上漲,甚至遭到裁員失業,加劇需求端的弱化,如此一來產能過剩與需求面低迷更形成惡性循環。而全球經濟則受到拖累,台灣因為過度依賴中國,更是首當其衝,成為中國經濟併發症的受害者。

台灣GDP預估值屢屢下修,官方的態度似乎只在等待經濟的好轉,這種無法自我掌握的被動式等待,充分反映台灣經濟依賴中國的無奈。所以,最近台灣出口連十四黑、外銷訂單連十三黑,雙雙追平金融海嘯紀錄,且短期內沒有好轉升溫的跡象,顯然罹患了「慢性病」,經濟下滑似已形成不可逆轉的趨勢。尤其,中國台商本是中國熱的重症患者,如今卻倒閉清算大幅增加,企業盈餘減少、獲利匯回增加,在在顯示台商多年來在中國叢林闖蕩,已經徹底體悟中國經濟的風險,因此撤回台灣明哲保身,而此際新政府也應掌握台商回流趨勢,因勢利導,引領其投資台灣。商人最關心切身的利益,當他們已經警覺危機悄悄降臨,掌舵台灣命運的政治人物,還能麻木不仁,甚或對中國還心存幻想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